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快点转去喫年夜饭
第7版:新民手绘 2022-01-31

快点转去喫年夜饭

扫码听音频

扫码看视频

沪语版

首席记者 王蔚

今朝是大年夜,也叫除夕,就是农历年末的最后一个夜到。个么,有大年夜,总归还有小年夜。前两日,是北方的农历小年,交关人争论,上海人到底过不过小年。可以明确地讲,上海人是过小年夜,不过小年的。所谓小年夜,就是大年夜前头的一天夜到。上海人过年,最讲究,也是最隆重的,是过大年夜。

有意思的是,按历法,2021农历辛丑牛年腊月,齐巧碰到小月,只有二十九,是呒没年三十的,但这不影响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夜。过年的高潮就辣海大年夜还有大年初一,主要的活动是贴春联、祭祖、喫年夜饭、守岁、拜年等。

黄景春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团圆是过年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大年夜之前,大家侪要匆匆忙忙往屋里向奔。大年夜上半天到不了屋里,哪怕是夜里再能到,一定也会豪扫奔转去。团圆最重要的就是大年夜吃团圆饭。如果屋里的人没来全,有的还辣路浪向,个么,这顿团圆饭就要晚一点喫,要等一家们侪到齐了再开席。老多人赶转去过年,这个年到底哪能过,大家不一定侪能讲得清爽,但是有一点是每个人牢牢摆辣心浪向的,就是喫一顿团圆饭,这就算回去过过年了。因为团圆是一家们美满幸福的象征。中国人平常过日脚的仪式感勿是老讲究的,如果问最重要的仪式是啥,摆第一位的肯定是喫年夜饭。这是最有仪式感的家庭活动。

物质生活贫困的年代,过年最重要也是最开心的活动就是喫。辣海上海地区,年夜饭可以讲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一桌饭”,每个家庭侪会得根据自己的条件烧出一桌像模像样的饭菜,而且,老多美食侪会取一个吉祥的名字,讨个好口彩。

陶继明

民俗专家、嘉定区博物馆副研究员

从前嘉定等地区的人家,会拿大米与黄豆摆勒一只镬子里烧。白米就像白银,黄豆就像黄金,象征财源滚滚。年夜饭少勿了鸡鸭鱼肉等大菜,但是民间也有“鱼不动筷”的习俗,就是桌面上一盆整条头的鱼是“只看不吃”的,要留到第二天、第三天再喫。老一辈会跟小辈们讲:“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吃焋糕,也是老底子上海人年夜饭浪一道不可少的“保留节目”。用七分粳米、三分糯米做成的焋糕,音同“长高”,意思是吃了焋糕,新的一年里生活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是小朋友吃了焋糕,更加会得身体和学业侪不断长高。

上海人的年夜饭是不喫饺子的,点心以馄饨和汤圆为主。一只热气腾腾的砂锅,又称“全家福”,是不可以呒没元宝形状的蛋饺的。另外,嘉定等地还流行做蛋肠,就是摊一张老大的蛋皮,摆进肉糜,卷成蛋包肉,上笼屉蒸熟后再切成片,端到台面浪拨大家一种金色满堂的视觉享受。

年夜饭之后,上海人的守岁习俗一直延续到今朝,一般要持续到零点钟声敲响之后。守岁的辰光,一家们围坐一道,喫喫茶,喫喫零食,看看电视,嘎嘎讪胡,其乐融融。

以前,人们总是盼望过年,不仅有好喫的,有新衣裳穿,还有交关热闹的地方可以去白相。这就形成了人们经常讲的“年味”。现在总听到有人讲“年味淡了”,其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国家经济和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平常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这难道不是一桩好事体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