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核心舱电源分系统团队春节坚守岗位 采访对象供图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向祖国和人民送上新春祝福(视频截屏)
贴春联、挂“福”字,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把中国空间站装扮得年味十足。农历除夕,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遥远的太空专门发来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
上海航天核心舱电源分系统团队陪伴正在浩瀚太空“出差”的三位航天员,度过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第一个农历新年。
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5次发射任务,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空间站。截至目前,三名航天员在轨时间均超过百天,翟志刚和王亚平分别成为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男、女航天员。
打造中国“太空电站”
为了给航天员在轨期间提供强有力且高可靠的用电保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11所核心舱电源分系统团队历经十年攻关,研制出高压大功率长寿命可维修电源系统,在400多公里的高空,打造中国“太空电站”。
除夕夜,核心舱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田和空间站电源分系统的其他同事一起,通过视频连线,给远在上海的家人送上祝福。这是她为了空间站任务第二次在外过年。2021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2022年,地点换成了北京飞控支持中心。
“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的每一天,都需要有地面24小时的陪伴和守护,全天候地监控作为重要平台分系统的电源性能数据。在春节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对于我们的飞控工作来说,一方面是继续做好在轨数据监测,以迎接2022年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同时也要做好航天员在轨过年的地面保障支持,确保航天员在轨度过第一个祥和快乐的中国年。”王田说。
“95后”与数据为伴
航天员在轨时间长达半年,为了确保飞控工作的有序开展,811所组建了专职外场测试队伍,李健、曾祥凯、党刘伟三位“95后”便是这支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自2021年9月便出差来到北京的党刘伟,在开展核心舱电源分系统的飞控工作时,每天的具体工作围绕着“数据”展开:记录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数据、记录与计算太阳电池翼发电能力、记录产品温度、拉取电源分系统的参数曲线、查询与记录电池单体均衡、记录在轨关键事件、判读空间站下行传输数据、编写数据判读分析日小结、编写每日电源分系统日小结……判读一个数据,就是寻找一份安心。
安排在除夕夜值班的李健,2021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但远在太空的航天员,也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能陪着他们一起跨年,是我的荣幸。借用他们的话说,‘感觉良好’。”
河南小伙曾祥凯说:“异地过年,虽然缺少了家人的陪伴,但感受到了单位无微不至的关怀带来的温暖。确保空间站电源工作状态稳定,是陪航天员跨年最有价值的事情。”
最感谢家人的理解
2021年,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电源分系统团队的每位成员,进入了“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2021年的春节,电源分系统大部分成员都在外过年,一部分人在海南,另一部分人在北京。在核心舱成功发射后,大伙又开始奔波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做好飞控及后续型号研制任务。”据王田透露,2021年,团队成员最长出差时间高达230多天,“相比而言,我的180多天算少的了。这个时候,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很重要。”
按照计划,王田等将工作到大年初三,之后将由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周妍接过接力棒,继续后续飞控任务。“虽然在外过年,但院工会为我们贴心置办了年货,所工会安排了年夜饭,我们觉得跟在家里一样温馨。”
2022年,中国航天将完成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全面建成空间站。“今年是艰苦的一年,也是奋斗的一年,我们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祝福中国航天,祝福祖国,我们最大的新年愿望就是型号任务圆满成功。”王田说。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