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双奥财富 一杯一盏  真心真意
第6版:新冬奥/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2022-02-03
满座高朋,北京冬奥小处见大情

一杯一盏 真心真意

扫码看“神奇”的冬奥咖啡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冬奥会如一场派对,引来满座高朋。不只看热闹,仔细去品味,就能体味主人殷勤的待客之道中,藏着的巧心思和大情怀。

神奇咖啡杯藏巧思

一只咖啡杯,成为昨天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的网红。许多人围着它拍照,甚至动手去研究,想知道杯壁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倒影是如何出现的?

这只泛着金属光泽的咖啡杯像是有魔法似的,时隐时现的冰丝带牵引着大家的好奇心。把它拿起来,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咖啡杯;将它搁在托盘,冰丝带的倩影立即跳上杯壁,让小小的杯子闪闪发光。

原来,这是国家速滑馆为宾客喝咖啡时准备的餐具。光有咖啡的醇香,不足以装下主人的盛情满怀,设计团队动了脑筋,在托盘印上冰丝带的图案,用镜面材料制成的咖啡杯搁上后,杯壁正好倒映出图案,就像把整座场馆投影在屏幕上,再由杯壁的金属光泽衬托,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

“这是今天的爆款了。”“北京冬奥会的第一个网红诞生了。”围着小小的咖啡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各自的看法。赞叹的,是精美的呈现;佩服的,是设计的巧思。

拿起冰丝带咖啡杯,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神情也透着骄傲。速滑馆从无到有,这座为了北京冬奥会降生的新场馆,是中国人和冬奥会的骄傲。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十多岁的鸟巢和水立方相映成趣,如今,冰丝带拔地而起,与两位奥运场馆的大哥哥星月交辉,绘就双奥之城的新天地。冬奥派对的邀请函已经发出,作为筹备周期里北京唯一新建的竞赛场馆,冰丝带如何让更多的朋友记住自己并感兴趣?武晓南透露,团队脑洞大开,将创意转移到周边产品上:“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座场馆。”

二十四节气迎送客

巧思背后,是中国文化的骄傲。22根玻璃管编织成的外墙,一条条丝带恰如当空起舞的彩练,舞出浓浓的中国风韵。到了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冰丝带流光溢彩。不少参赛的国外选手在这里试滑后印象深刻,日本选手高木美帆给出“丝滑、平滑”的评价。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又暗合中国传统美学。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除了被冰丝带迷人的身姿吸引外,还会发现场馆的出入口互通款曲。走进的,不仅是一座竞赛馆,更是一处亲近中国文化的胜地。

场馆团队引导标识经理黄其华介绍,速滑馆共有约3000块标识牌,其中就含每处入口二十四个节气的系列徽章。这似乎是不谋而合。当初场馆围着一圈设计了24个出入口,团队在布置景观时突然悟到,二十四个节气正好有的放矢,讲述一整年的春华秋实。

仔细看,立春徽章上有大红灯笼和鞭炮,春分徽章上印着立蛋游戏场景。一边是节气,另一边是北京冬奥会标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披上北京冬奥会的新衣,在家门口迎接新老朋友。

很多细节,现在看起来真是天意眷顾。比如,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正逢中国农历的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祝福,冰雪健儿踏入运动生涯的春天。又比如,媒体的出入口应对的是小满节气。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有记者回应:“得益北京冬奥会的盛情,我们的报道这次一定满载而归。”

纪录墙上留下“超越”

速滑馆里,立着一面特别的墙。墙上,有场馆诞生的各项纪录。这是体育竞技的精髓。每一座场馆,都是历史的见证人。而历史不仅要书写,更要被铭记,才显出她的厚重,珍贵。年轻的冰丝带,已经书写自己的历史。

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去年10月在这里举行。中国、韩国和荷兰队的运动员们,用脚下的冰刀检验赛道的丝滑。第一批测试赛留下的成绩成为这座场馆的纪录,刻在了纪录墙上。往后,上面的数字和时间会不断更新,连接起过去与未来,镌刻下征服与超越。

更快更高更强,不断超拔的体育精神,化作脚下的加速,冰上的飞行。“1968年奥运会,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城市墨西哥城,诞生好几项神奇的纪录,比如男子跳远跃至8.90米。这些曾被视作天花板的纪录,多年后在平原城市举办的大赛中被改写。”武晓南说,“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加拿大城市卡尔加里举办的冬奥会上,男女多项速滑纪录均被改写。如今冰丝带的目标,希望提供最快的冰。”因此墙上的每一份纪录,都有运动员和当值裁判长的签名,一旦被改写,这份记忆就会寄给当事人留作纪念。

国际奥委会委员、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来速滑馆视察,于纪录墙前伫立片刻。这份心意,他确信冬奥会的新朋旧友都收到了。他诚挚地祝福东道主也祝福美丽的冰丝带:“冬奥会后,这座墙会换上许多新的纪录。”特派记者 金雷(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