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这次百米他跑得最慢 微火点亮大雪花
第8版:新冬奥/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2022-02-05

微火点亮大雪花

张艺谋上午谈开幕式创新

开幕式场景

相逢立春,逐梦冰雪,未来可期。

昨晚的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统与现代交融,科技与古典并存……体现了唯美浪漫的中国式情怀和古典传统美学意境,被刷屏网络,评为“开幕式中的天花板”。

15000名观众现场观看,3000人进行现场演出,双奥导演再一次惊艳世界。今天上午,张艺谋出席了北京奥组委开幕式新闻发布会,“作为一个创作者,我通常不愿给自己打分,但我要对昨晚开幕式的团队打出100分!”

坦言昨晚的开幕式充满创新,张艺谋细细诉说,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以及未来的计划……

节气倒计时

中国的古典魅力从开幕式演出的一开始就呈现,开幕式倒计时用到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满目绿色在鸟巢中央涌动滋长。一丛新绿在中央萌芽,预示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恰与冬奥会开幕当天的节气相符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充满了生命力。

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创意并非一蹴而就,“我们把差不多两年时间用在了创意上,讨论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一天,灵感悄然从纷乱的思绪里发芽,张艺谋发现,2月4日正好是立春。同样是数字,他立即决定采用二十四节气,从24开始倒数。

这很独特,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一种古老的关于岁月的算法,把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普及。这个创意让导演组非常兴奋,“开幕式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

一叶可知秋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数千年前,诗圣李白的描述在开幕式的现场,变成了现实。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最后的点火。

雪花台并没有熊熊燃烧,而是一个火炬就那样伫立在最中间,发出“微光”。奥运圣火如豆微光闪烁,渺小但却坚强。很多人直到开幕式结束后,都还在纳闷:这就是点火?

对此,张艺谋的回答是:这恰恰是最能体现中国式美学的地方。

在他看来,这次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其实是“一叶知秋”。一个小小的手持火炬,一个小小的火苗,想到的是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全人类熊熊燃烧的激情和浪漫。

“中国艺术讲究含蓄和留白,类似这样的微光,恰恰能给人更多想象。”在张艺谋的设计中,这抹微光正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远古的时代,火种是非常珍贵的,所有人都会围绕周围,火种的绵延也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创意理念表现了温暖,表现了一起向未来的创意理念。“和2008年比起来,尤其是点火环节,非常具有创意。这意味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剧透闭幕式

在张艺谋看来,开幕式的最大特点是创新。它有很多创意的点,它的规模不是最大的,表演也不是最多的,但创意理念表现了我们一起向未来,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艰难时刻的那份温暖,“那会给我们一起面向未来的勇气”。

“我们简约的是流程,但是我们突出的是运动员。这是昨天开幕式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把最多的时间留给运动员,简约的是流程、表演和其他方面。“让运动员去展示自己,体现了奥林匹克最主要的精神。”

冬奥会开幕式获得巨大成功,这让不少人开始期待,同样由张艺谋执导的冬奥会闭幕式。张艺谋在发布会上透露,整个开闭幕式演出团队昨晚已经完成了转换,“已经开始投入闭幕式的彩排中。”他表示,闭幕式将更多服务运动员。其中,最让他自豪的部分将是一个双奥瞬间。“我们会重现一个2008北京夏奥的瞬间,希望这个时刻呈现穿越历史、打通大家的感觉。希望这个是亮点。”

特派记者 厉苒苒(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