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一起织春光 烦心的笃笃声 赫然人生 一往情深 “鲨鱼来了!” 宋庆龄的体育情缘
第16版:夜光杯 2022-02-08

一往情深

陆守昌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闵行中学上学,每天放学路过邮局,总要在阅报栏前驻足停留,浏览新民晚报,特别喜欢看的是体育版面。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女将王福梅在落后六分的逆境中,奋起直追,反败为胜,挺进八强。我有感而发,坐在邮局里即兴写了一篇小评论,在信封下方剪了一个小开口,还写了“稿件”二字,贴了一分半的邮票,投入邮筒。没过几天,放学时,我正要离校回家,学校传达室的老伯叫住了我,兴致勃勃地拿出当天的新民晚报,让我看看“闵行中学陆守昌”的署名文章。我道谢后,连奔带跑地赶往邮局,买回这份报纸珍藏。我与晚报,从此结缘,相伴一生。

晚报复刊不久,我借调到区商业机关业务部门工作,还担任了晚报的通讯员。我经常写稿,给读者传递商品信息,反映商贸活动动态,也是晚报《市场之窗》专栏的奉稿常客,还时不时地在《蔷薇花下》栏目写点小品文之类的趣文。同时,凭着一点新闻敏感度,偶尔我也会写一些社会新闻。记得,80年代末的一天,我与文汇报记者马平聊起,我有个同事,因一位勇敢的邻居老太太,而使她家幸免遭窃。我们二人采访了当事人,合写了一篇社会新闻稿《七旬老太太 勇斗撬窃犯》。见义勇为的感人精神,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很快入了晚报头版编辑的“法眼”,送稿的第二天文章就发表了。

多年过后,我在商业学校担任了领导工作,很少写稿。但是,因为做了一些有影响的事,被晚报宣传报道过。2007年暑期,我们学校赴云南红河州地区扶贫助学,帮助五名贫困生来上海圆大学梦。这一消息经晚报报道后,与我失联多年的小学同学联络上了我,特别让我们喜出望外。因为我与晚报有特殊的情怀,所以我在执掌学校帅印的多年里,一直把新民晚报的集订卡,作为“年货”,或发给教职工,或赠送给协作单位。有的朋友打趣地赞我“用心良苦”,每当捧读晚报时,总会念叨我们的学校。

退休以后,我依然是晚报的“忠粉”,不仅自费订阅,而且还偶尔动笔,并有幸见报。犹记2017年2月17日,我的拙作《贺年卡情愫》发表在“夜光杯”上,它带给我的欣喜,丝毫不亚于五十二年前发表处女作时的激动。人间沧桑半个世纪,我还能笔耕不辍,还能见诸报端,这是多么快乐啊!

我对晚报的钟爱,有点极致!我家看完的晚报,在两三天后送给与我毗邻而居的老校友家,他们看“隔夜报”,照样津津有味。因为,晚报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特别有趣的是,前几年我去澳大利亚探亲,数月不在上海,老校友可以准时看晚报。不过,我对他约法三章,叮嘱他务必把每天两版的“夜光杯”收集到位,我回沪后一定要补读。因为这里的逸闻趣事、史料、掌故,实在太过丰盈,让人目不暇接,让人流连忘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