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根据丁立人作品制作的布艺老虎
正在上海米奥艺术中心进行的“福虎上行——丁立人艺术作品展”展出的近百幅画虎之作,都出自93岁的知名艺术家丁立人之手,老虎们组成了一支支乐队,有的端坐着弹琵琶,有的欢快地打鼓,有拉二胡和吹笛子的,还有边舞边拉小提琴的,细看之下,这些虎妞四只爪子上的指甲颜色左边粉红右边嫩绿,时尚美甲,令人忍俊不禁。
老虎自己跳出来
“画老虎的画家那么多,我再泥古有什么意思呢?我一下子画了百余幅虎画,画时边画边看,看到称心之处,心里自然快乐,这个快乐只是我一人的快乐,独个儿自己快乐,充其量不过是‘独乐乐’。现在这些虎全都‘站’起来,奔出笼子,攀上展厅的墙上,亮起相来,与广大观众见面,让大众欣赏,乐大众一乐,这叫‘众乐乐’。”丁立人说。一开始,“虎”在丁立人的头脑中是一只一只出现的,画到后来,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画家的头脑中腾跃,“来不及画了,夜里不困觉都来不及”。老人一本正经的语言,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丁立人是浙江台州人,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取华东美院(现中国美院),后退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工作后,与刘海粟、关良先生交往较多。这位九旬老人身形高大,精力旺盛,直到现在,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他的休息时间都是凌晨一两点。丁立人喜欢看小说,尤爱遥远之地小语种国家的小说,阿根廷、秘鲁、阿富汗的小说他一本本爱不释手,捧读得津津有味。于是,丁立人的艺术中依稀可见汉画的结构、魏画的造型,以及民间版画、年画的色彩,从中国民间艺术中走来,又带着非洲木雕乃至西方现代艺术的痕迹。丁立人的绘画作品以戏曲人物画影响颇大,作品包括绘画、雕刻、剪纸拼贴、版画等。
灶画里头寻灵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丁立人在上海昆虫研究所从事昆虫科普图绘制工作时,他经常下乡进行昆虫科普调查和写生工作,这个知识结构和经历反映到画面中,别具一格。
在下乡的过程中,丁立人还无意中发现了浙江农舍灶台上的灶画。这些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小小壁画,加深了他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我觉得人生好多事情不可捉摸,我根本没想过灶头画,不可能去找灶头画,都是偶然碰到的,而人生的经历妙就妙在此。”那时,丁立人三天两头要到农村去“捉虫”,天气炎热,丁立人一路去农民家里讨口水喝,他一把把灶头间的门推开,“灶头间很小,光线昏暗,灶上的一面白得有些耀目,灶墙上画的就是灶画”。丁立人从此难以自拔,灶画无论从题材、表现方法、构图、笔法,都正是他想画的。
“灶画画的都是农村最常见的鱼、荷花、藕,一看就是没有学过画的人的手笔,三笔两笔,也许就是砌灶头的泥水匠一时兴起,泥水匠自然没有学过画,他砌好灶头完成了工作,随手墙面上画一画,热闹热闹。”随兴而作就是让丁立人怦然动心的理由,于是,这些无意中偶遇的灶画对他影响深远,丁立人的画中有层次丰富的色彩叠加、洒脱的线条和夸张的人物造型,这使他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尤为特别。各人所走的路不同,若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就会画得不一样。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孙永康是丁立人的学生,他说:“都说画如其人,眼前的老师活脱脱就是一个童心老翁。”而墙上的老虎们也体现了丁立人一直以来的艺术向性:艺术往往是随性而为,不会胸有成竹,也没有老气横秋,更不作苦思冥想,似乎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玩,只有玩,才有趣。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