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疾忤正在为患者进行踝关节检查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眼下,冬奥会火热进行,点燃了全民冰雪运动的热潮,让那些从没有尝试过滑雪、滑冰的市民都跃跃欲试。不过,怎样才能尽情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又规避运动损伤呢?昨天,记者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请骨科临床中心副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陈疾忤医生为大家支招。
健身教练反复扭伤
小李是健身教练,一次假期和朋友滑雪时受伤,左膝关节肿痛、活动受到影响。回来后,小李到医院拍片显示没骨折,之后回家静养。一个月后小李自觉恢复良好,又踢起足球。谁料,半年中他运动时反复发生左侧膝关节的扭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门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核磁共振等发现,小李左膝关节里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医生根据小李对于运动功能的需求,为他进行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最终,小李的膝关节恢复,成功摆脱困扰。
陈疾忤医生说,新冠疫情尚未开始时的每年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运动医学门诊都会迎来一些因冰雪运动不慎受伤的患者。其中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大多数伤情是膝关节屈曲内旋状态下的关节外翻导致的。如果扭伤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交锁、打软腿”,应尽快到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处就诊。
另外,初学滑冰者的损伤中,约有1/3是因崴脚导致的足踝部损伤。需要提醒的是,如反复出现崴脚情况,可能提示脚踝韧带撕裂,需要进一步治疗。有的人在滑雪后出现超过三个月的腹股沟部位慢性疼痛,可能是髋关节盂唇、软骨损伤。业余爱好者摔倒时的不恰当撑地姿势,则可能导致腕关节和肘关节损伤。
运动“小白”及时就诊
“你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下肢血管断裂,时间一长,下肢就会坏死……”每每想起医生的话,20多岁的姑娘王飞都心有余悸。
王飞是个滑雪“小白”,但禁不住朋友的诱惑,“开板”季一到就从上海直奔东北,幻想着在白雪皑皑的赛道上撒欢驰骋。不料,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在滑雪中受伤导致右侧膝关节脱位、小腿后方血管损伤。幸亏当地医院急诊进行了及时手术,保住了她的小腿。后来,她又到运动医学科就诊,接受相关韧带的手术和康复训练,最终重新获得了良好的运动功能。
“乒乓球、羽毛球即使第一次拿起拍子也可以挥舞两下;冰雪运动则不一样,对身体素质等多方面有较高要求。”陈疾忤医生表示,在接诊的患者中,有的人因为好奇、新鲜而参加冰雪运动,艺不高人胆大,摔了;有的人自认为身体素质不错,但对冰雪运动本身了解不多,盲目上场,撞了……年轻人难以抗拒冰雪运动的魅力,喜欢挑战、突破是他们的特点,所以有必要给出一些科学的建议,更好地保护大家的运动热情,同时减少身体的损伤。
损伤处理要讲科学
陈医生说,对于骨关节运动系统的急性损伤,现代运动医学推荐采用“警察原则”(POLICE),即“保护、适当负荷、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根据损伤程度采用八字绷带、支具,甚至石膏、夹板等固定保护,以避免损伤加重或重复损伤。
过去多主张损伤后绝对休息。但是现代运动医学的研究证明有效的冰敷有助于消肿和减轻疼痛,一般急性损伤时2小时冰敷一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冰敷要隔着袜子、毛巾等,防止冻伤。急性期不要热敷,热敷会加重出血肿胀。
适度包扎有助于消肿,但要避免包扎过紧,导致患处麻木、疼痛加剧。另外,受伤后,垫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和出血。许多人在损伤后会尝试一些所谓“活血化瘀”的方法,陈医生建议,损伤早期尽量不要采用,避免加重肿胀和疼痛。简单自我处理后,如果一直疼痛肿胀,自己又不能判断严重程度,还是要尽快就诊。
如何摔倒也有秘诀
如何提高预防意识和能力,安全享受冰雪运动?首先,要提前做好功课,对项目的技术要点有所了解,有条件的可以做简单培训。冰雪运动对骨盆、腰腹部、大腿力量要求高,可以提前一两个月有针对性训练。
其次,运动前要进行下肢热身,尤其要注意下肢肌群的激活、拉伸。应听从专业人士指导,佩戴好护具。新手选择初级道,在距离短、坡度小的场地练习;老年人参与较为平缓的项目,不要太“高估”自己。滑行中如果失控摔倒,应迅速降低重心,向后坐,顺着摔倒方向滑行。注意要避免头部朝下和手掌撑地,更要避免翻滚。
此外,陈医生表示,冰雪项目诱人,但参与者的体力消耗快,疲劳会导致反应力、平衡感及各项机能下降,因此不宜长时间运动。运动中,不要因为好胜心而跟身边人攀比,要量力而行。
“最近几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深入人心,运动人群越来越多,运动医学科也与时俱进,指导大家更好地投入运动。”陈医生透露,在门诊还可以为市民科学评估,了解身体素质和运动频次等,开出“运动处方”,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
首席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