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羽生结弦 不会退役,继续挑战 在故宫开年大展“邂逅”冬奥
第11版:新冬奥/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2022-02-15

在故宫开年大展“邂逅”冬奥

西汉长信宫灯

何尊 特派记者 萧君玮 摄

图 新华社

扫码看视频

几天前那场农历虎年的京城初雪,为红砖碧瓦的紫禁城,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也让进行中的开年大展——“何以中国”中华古代文明特展,多了几分神秘感。昨天,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联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惊喜盲盒”——故宫媒体开放日活动,让记者与这场热门展览近距离接触。

庄严的文华殿内,从全国30家博物馆精选出来的130余件文物,静静地讲述着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段传奇故事,在北京冬奥会渐入佳境的背景下,特展中的几件“国宝”,也与这场盛会,有着奇妙的缘分。

“源起”西汉的火种灯

去年10月,北京冬奥会的火种历经长途跋涉,从希腊顺利抵达京城,正式宣告冬奥盛会进入倒计时。在公众面前“亮相”的那一刻,除了神圣的火种,造型别致的火种灯同样备受瞩目,而这个火种灯的“原型”正是本次特展中的一大“重器”——西汉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于1968年在保定出土,灯高48厘米,通体鎏金。灯上刻有9处铭文,共计65字,灯名则源自底部的铭文“长信尚浴”。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者李剑叶早前谈及灵感来源时透露:“将火种灯如此设计,是希望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走进特展的中心区域,轻巧华丽的长信宫灯立刻映入眼帘。只见一位跪地的宫女左手执着内有灯芯的灯盘,右臂高高举起,垂下的袖管恰好起到灯罩的作用,这确保了宫灯点燃时,室内空气的清洁,其典雅又不失活泼的气质,则刚好与圣洁珍贵的冬奥火种相呼应,也将中国古代工艺的巧夺天工与现代奥运不断进步的目标巧妙结合。

西周“制造”的火种台

冬奥会的各个赛场内,“中国加油”的声浪总能让选手充满动力,那么你知道“中国”这个名词最早是在哪里出现的吗?答案是正在特展展出的西周文物——何尊,不仅如此,它还是北京冬奥会火种台的设计灵感来源。

“在何尊内底铸有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李岐如是介绍道。而何尊与冬奥会的“缘分”,则是长信宫灯带出的辐射效应。

“火种灯、火种台和其他相关器物的设计,是个系统工程,风格和特征需要最大程度保持一致性。”李剑叶表示,火种台的设计主旨为“承天载物”,旨在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大气稳重的何尊,便成了最好的选择。近距离观察不难发现,何尊的主体以雷纹为底,体侧有四道扉棱,散发出浑厚的气息;而其不同部分凸出的各式浮雕纹,则让这尊重器多了几分活力,让人不禁联想起冬奥会赛场上众多灵动的身影。

双奥之城的“亲历者”

如果要让冬奥选手选择一个最荣耀,也最期待的瞬间,奖牌挂上脖子的那一刻,一定会得到不少票。本届冬奥会的奖牌自问世以来,便凭借精巧的设计和造型受到好评,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次奖牌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同心圆玉璧。

距离“何以中国”特展入口不远,展示了一个硕大的同心圆玉璧,这是故宫博物院的代表性馆藏器物之一,展示窗口下方的注释“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说明了它的“年岁”,也让人感受到它的“分量”。“玉璧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因此不论在奥运赛场上,还是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厅里,它都象征着荣耀。”特展讲解员如是说道。

巧合的是,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奖牌——“金镶玉”的设计灵感,同样来自玉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圆圆的器物,不仅是每位冬奥会参赛者都想“挂”上脖子带回家的“香饽饽”,还是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的窗口;它见证了华夏大地几千年的文化变迁,更是中国两次申奥成功,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的亲历者与参与者。特派记者 陆玮鑫 萧君玮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