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下半场的精彩 谢军  科技冬奥这盘棋怎么下?
第8版:新冬奥/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2022-02-20

谢军 科技冬奥这盘棋怎么下?

谢军

“冬梦飞扬——科技冬奥主题展览”成为热门打卡点 本版图片IC

谢军(见上图),中国首位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人们习惯称她为“棋后”。谢军目前担任首都体育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上冰上雪,我还是初级水平”,谢军更感慨的是奥林匹克带给孩子的变化:“体育的本质是一种教育,奥林匹克的目的是带动更多的人。”

细节打动人

14年风雨变化,奥林匹克重回北京,谢军清晰地感觉到这次冬奥会时,周围人感受的变化。“现在办奥运,大家都是使命感——从容、自在又是精益求精,去做最好。”

就好像开幕式中最打动谢军的,除了令人惊艳的蒲公英之外,她最喜欢小孩子滑冰那段,“这体现了中国对于奥运的一种态度——所有人都乐于参与,体育已经融入了生活之中。”没有高大上的震撼展现,生活化的细节却更打动人心。“三亿人上冰雪”,已成为现实。“这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这次冬奥会,中国所呈现的大国气度。”

让谢军感到自豪的是,本届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这展现了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做到‘如期如约’,离不开无数人的辛苦付出。自己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到这样一个历史大事件中,更要把手边的事情做好。”

带动新一代

冬奥,不仅仅是赛场上的争金夺银,更有拼搏背后的国家软实力体现。从冬奥会申办成功开始,首都体育学院就把服务冬奥当成学校头等重要的任务。“这次冬奥会,我们全方位积极投入相关工作,许多老师和学生作为比赛的技术官员和志愿者,正忙碌在赛事服务一线。”说回本职工作,谢军如数家珍。

相关的科研工作也没有落下。谢军介绍:“围绕奥林匹克文化和冰雪运动的科研工作相继展开,目前相关研究课题既有社会科学方面,也有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我主要担任两项课题任务的负责人,一个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另一个是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

其中一些科研项目成果,已经直接服务于冬奥文化推广工作中。在中国科技馆里,一场充满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冬梦飞扬——科技冬奥主题展览”正在火热开展,成了冬奥会期间的热门打卡点。触摸永不融化的凝胶冰雪、戴上VR眼镜体验冰雪运动、亲手制作桌面冰壶……一项项设计巧妙的体验活动,让参观者在感受冰雪运动魅力的同时,了解冰雪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课题任务还涵盖了冰场技术和仿真体育器材研发等领域,不仅如此,谢军团队还致力于向青少年推广普及冬奥会。2021年,由项目组编写的《冬奥奇缘:遇见冰雪赛场和中国榜样》《探秘北京冬奥会》系列绘本等相继出版,为青少年了解冬奥和冰雪运动打开了一扇大门。谢军感慨冬奥:“国家和城市都更加包容,民众对运动员的态度、对金牌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遗产新概念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谢军和几个朋友做了件有趣的事——精心策划了个路线,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一行人将北京赛区的六处冬奥场馆都用骑行的方式,打了卡。骑行全程有100公里,蜿蜒的路线覆盖在熟悉的北京城,谢军说,这也算是为迎接冬奥,献上一份祝福。

谢军坦言,奥运遗产中,场馆的再利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篇章,“从宏观角度来说,好多和城市的规划、建筑、经济运营方面息息相关。”

但遗产并不仅仅是实体化的场馆,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采访中,谢军还回忆起这样一个故事。2007-08年时,谢军正在基层教委挂职,“当时几十个学校历时500天,制作了一份奥运日记。”日记里,书写的是孩子与老师对北京奥运的向往。每周交接的时候,各个学校还会结合奥运知识,将交接仪式变成活动。日记记录下孩子们关于奥运会的各种期待和想象。这本日记被作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代表性成果送到了国际奥委会总部。

这段经历让谢军至今感慨,她一直牢记导师何振梁的教导,“奥林匹克教育,真正让孩子参与,这是最真实的,也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成果。”

顾拜旦曾说过,奥运会的宗旨就是“教育青年人”。影响一代人,改变社会。将少年成长的模式,真正融入奥林匹克,奥运余韵,也就将始终袅袅不绝。特派记者 厉苒苒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