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窗测得的分贝值
小区建筑垃圾堆放点内部
建筑垃圾堆放点与居民楼距离不足10米 王军 摄
再过不久,家住松江区文翔路3088弄文翔名苑的韦先生夫妇就将喜添小宝宝。但室内噪声实测113.7分贝,让他们焦虑烦躁、忧心忡忡。每周至少4天、每天至少1小时,楼下建筑垃圾堆放点的清运噪声震耳欲聋,加上扬尘漫天,居民们叫苦不迭,甚至有人为此搬家。
一周4次噪声袭扰
文翔名苑于2006年、2009年分两批建造,有多层、别墅两种户型,共2028户。整个小区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就在韦先生楼下距离不足10米远处。每周有4个工作日,清运车辆会来收运垃圾,作业时间至少1小时。清运时不仅扬尘漫天,更令人糟心的是噪声不绝于耳。“即使关上门窗,噪声仍透过玻璃在室内震荡回响,让人不得安生。我特地买了噪声分贝仪,实测达113.7分贝。”韦先生说。
记者在小区现场看到,建筑垃圾堆放点紧挨水泵房,位于小区西北角的两排居民楼中间,四面仅用水泥墙合围,高约2米,没有封顶,面积近百平方米。不锈钢板门上张贴着告示,标有每日投放时间等,门口低洼处还有积水。记者透过门缝看到里面的垃圾大多已被清运,剩下一些破烂家具等。
韦先生提供了一段视频,清晰还原了垃圾清运的全过程:一辆铲车和一辆清运车相互配合,柴油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铲车驶进垃圾堆场用抓斗铲取垃圾,退后把位置留给清运车,抓斗再将建筑垃圾倾倒入清运车后斗。铲车每处理一斗垃圾,两辆车都要交替一进一退、一退一进,直至清运结束。其间,除了发动机的隆隆轰鸣声,钢筋砖块、铲车抓斗在清运中的碰撞声更是“惊天动地”。
韦先生直言,从2楼阳台望去,堆放点近在咫尺,仿佛置身垃圾处置现场,他的妻子不久就要分娩了,现在每次遇到垃圾清运都要戴上耳塞,但仍难免焦躁不安、心悸心慌,肚里的宝宝也会狠狠地踢妈妈的肚皮。孩子出生后,如果每个工作日都身处这样的环境,让人如何吃得消?
并不违法无法撤除
韦先生说,这是他的首套房,去年8月才入住,买下它就是准备迎接孩子出生。今年1月,韦先生的妻子居家待产,这才发觉建筑垃圾清运发出巨大噪声这件头疼事,让夫妻俩颇为后悔,孕期更是苦不堪言。多方反映了解后,才得知前业主竟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无奈卖房,这两年附近不少居民搬家的搬家、卖房的卖房。
那么,此处建筑垃圾堆放点是否合法合规?又能否撤除?记者从相关部门提供的小区平面图中发现,这处紧挨着水泵房的垃圾投放点虽然没有注明建筑垃圾投放专用,但的确是公建配套规划点。小区建造交付至今,建筑垃圾堆放点就一直存在。
记者又向广富林城管中队询问了解,得到的回应是:因此处不属于违法建筑,无执法依据,如属清运过程中对居民产生的影响,需要居民与居委会、物业公司和清运公司共同协商解决。
能否有效减噪降噪
记者向文翔名苑居民区党支部了解情况。据党支部书记介绍,2016年11月,广富林街道多个职能部门与居委会、物业、清运公司等多次协调清运作业时间,并加强值守日常管理。去年以来,又协调将清运时间从上午8时30分调整至11时许,清运频次以垃圾堆场满了后再通知环卫清运,现已平均压缩至每周4次,并落实专人管理,在清运前洒水,以减少对周围住户的影响。
建筑垃圾堆放点的清运是否需要如此频繁?记者向清运公司核实得知,该小区规模较大,二手房交易较为频繁,建筑垃圾处理量始终居高不下。目前一周4次清运都在工作日操作。物业公司也表示,已增加保洁人员对垃圾点及时管理,清运后安排专人打扫。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各方均表示已做了最大努力,但作业噪声困扰依旧存在。
采访中,记者继续向多方反映并提出,清运单位能否优化操作流程,减少作业中车辆来回进退频次,尤其是减少铲车来回启动的噪声。同时,考虑到开发商在小区规划设计上的缺陷——垃圾点距离住宅过近,居委会、物业公司是否能创造条件,为清运作业提供更好的减噪降噪条件。记者注意到,距离文翔名苑2公里的东鼎名人府邸小区已使用封闭式可移动垃圾箱,是否可以借鉴?毕竟,全小区的建筑垃圾要定期处理,但居民的合理安居需求也要保障。
建筑垃圾清运噪声如何有效降低?居民正常生活该如何求得宁静?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王军 通讯员 陈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