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民众到征兵办公室登记报名 图GJ
“早在俄罗斯承认顿巴斯人的‘共和国’之前,明斯克协议就已经被杀死。”面对乌克兰以及西方世界指责俄罗斯单方面退出明斯克协议,俄罗斯总统普京回应道,“不是我们,也不是这两个‘共和国’的代表,而是乌克兰政府所为。”
普京的说法不禁让人回望,为什么当初备受期待的明斯克协议如今变得一地鸡毛?
炮火连连无法习惯
70岁的马瓦罗娃生活在顿涅茨克地区的马林卡市,过去的几天里她用不上电,用不上自来水,屋子里摆满了蜡烛、手电筒和大号水瓶。
要是早几年,她还会搬去其他地区的亲戚家避一避炮火,但现在年纪大了,她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虽然这些年来,炮火连连已经成为顿巴斯居民的生活日常,但马瓦罗娃还是觉得无法习惯炸弹的声响。“每当有炮火声传来,我就咬住嘴唇,等它平息。”
明斯克协议没能带给马瓦罗娃平静的晚年生活。2014年9月,乌东地区停火协议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但仅仅维持了不到半年便难以为继。一个月后,也就是2015年2月,新明斯克协议出炉。
但据欧安组织统计,顿巴斯地区自2016年以来仍小规模冲突不断。最近4年冲突次数略有下降,也并不意味着矛盾的化解。
当地居民怀念过去
事实上,7年来俄乌始终在指责对方未执行明斯克协议关键条款,最近的局势骤变更是将双方的互相指责推向了高潮。
俄罗斯外交部22日指责乌克兰“从签署‘一揽子措施’那一刻起就没准备好实施(明斯克协议)”。俄罗斯称,除了炮火之外,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居民甚至享受不到乌克兰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
关于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争执,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那一年,乌克兰停止向顿巴斯居民发放养老金和社会津贴。有消息称,如果当地老年人要领取养老金,就必须每两月一次亲自前往乌克兰政府军控制地区,将自己登记为“流离失所者”。然而,这意味着他们要经历长途旅行,在检查站排长队等候,对大多数年老体弱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这样的说法乌克兰不予承认,坚称中央政府支付了养老金,“即便在顿巴斯地区没有税收”。也有人认为,领不到养老金和社会津贴是因为当地被民间武装控制,乌克兰政府无法履行职责。
不管实情如何,顿巴斯居民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经济停滞、生活拮据的局面。69岁的马林卡市居民维特罗娃说,她很怀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生活,那时她有足够经济实力去黑海或阿塞拜疆度假。可是现在,“我已经有两年没有离开这里了”。
德法调停已经“尽力”
为什么明斯克协议没能真正阻止地区局势恶化?也许可以从“诺曼底模式”谈判上找到些许解释。
起于2014年的“诺曼底模式”,重点正是为了平息乌东冲突,德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在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通过“诺曼底模式”调停之下,明斯克协议得以签署。
对于德法而言,外交调停同欧盟追求的战略自主目标相一致,可以显示欧洲国家能自行处理欧洲事务,不再依赖美国。但在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看来,德法既没有军事手段,也不想利用军事手段推进明斯克协议落实。
“在已经发生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外交说服的作用是比较小的。”马斌指出,德法面对俄罗斯时不再拥有面对乌克兰时的“心理优势”,更加限制了调停作用的发挥。
与此同时,疫情蔓延让德法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放在国内事务上。马斌认为,力不从心的德法进行外交谴责或经济制裁,已经算是“尽了力”。
28岁的卡尔帕克来自卢甘斯克地区的工业城镇阿尔切夫斯克,现在居住在俄罗斯,但他的家人还在老家。
“我当然希望和平,但为什么他们会招募所有男性呢?”卢甘斯克征兵的信息让他不安,却又无可奈何。“归根结底,我们都只是旁观者,张着嘴,看着正在发生的事情。”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