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在花海里释放幻想 上海广电的第一都在这本书里 大鲨鱼要推小后卫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2-02-24
《上海市志·新闻出版分志·广播电视卷(1978-2010)》出版

上海广电的第一都在这本书里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怎样建成的?上海广播电视曾经打造了哪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节目和知名主持?上海曾经创造过多少中国广播电视史上的第一……关于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在刚刚出版的《上海市志·新闻出版分志·广播电视卷(1978-2010)》中找到答案。该书共计190余万字、300余幅照片,全面勾勒、真实记录了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33年间上海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和探索历程,其中相当一部分史料系首次披露。

内容 丰富详实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该书出版座谈会上了解到,《上海广电卷》所涵盖的1978-2010年这33年,正是上海广播电视事业、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上海广电卷》全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彩色图照、序言、发展概述和大事记;第二部分记述了上海广播电视行业的机构、节目、经营、技术、新媒体、研究、出版等;第三部分收录了上海广播电视行业1353位人物的介绍和诸多重要事件、创新亮点的专记。

在这本书里,读者不仅可以详尽地了解上海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还能看到上海广播电视工作者开创了中国广播电视历史的众多第一:“第一条用手机越洋发回的口述新闻”“第一档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第一个广播谈话栏目”“第一个纪录片频道”“第一家外语台(电视)”“第一个国际性电视节”“第一条电视广告”“第一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国广电新媒体第一股”……

比如,1996年7月,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上海电台记者胡敏华利用手机越洋报道多条奥运消息,上海电台《990早新闻》在第一时间播出她口播的《中国游泳运动员乐靖宜勇夺冠军》现场报道。再比如1993年2月1日,中国第一个以纪录片命名的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在上海电视台开播,栏目以平民视角和跟踪纪实手法关注社会大背景下普通百姓的情感与命运,创作了《毛毛告状》《重逢的日子》《大动迁》等一大批经典纪录片,开创出“见微知著、刚柔相济、学贯中西、雅俗共赏”的海派纪录片风格。

编纂 深挖精写

要全面编纂33年的上海广播电视史志,既要纵观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还要挖掘史料、梳理线索、考证史实,工作之繁多,不胜枚举。主编李尚智说:“我们碰到的最大难题是:这33年也是上海广电系统改革力度最大、机构变动最多的时期,原有的电台、电视台拆并,人员流动,资料散失,情况不明;有的单位甚至连最起码、最基本的人事档案都保存不全,更谈不上大事记录、历史照片了。”

14位编辑大多都是“退休老兵”,几年来,他们孜孜不倦、攻坚克难,有时,为了弄清一个事实,常常要花上几天时间。有的退休老同志身患大病,也忍着伤痛,抢救挖掘史料。

最终,在各参编单位和资料提供者的配合协助下,编纂团队历经9年艰苦奋战,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内容浩如烟海、记述绵密深长的编纂任务。

编纂团队介绍,他们在修志过程中首先是突出改革主旨,努力用史料去佐证上海广电改革创新的主题和主线;其次是体现广电特色,比如通过“专记”篇章的18篇专题文章,记述上海广电在全国行业中创造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各种“第一”和精彩;最后是注重文化品质,杜绝事实差错和重大遗漏,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份表格。此外,该书还设有中英文“目录”,并设有“索引”,便于读者按照内容关键词首拼字母查阅史料。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