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2022冬奥·风采(中国画) 人面与桃花 啥价钱 过年忆旧 无边光景一时新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第14版:夜光杯 2022-02-24

过年忆旧

陆炜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大多物资都实行配给制。但国家体恤老百姓的疾苦,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到春节时总会面向市场投放一批商品、食品。那时的市场还算丰富,质量也保证,且极少有以次充好的现象,价格也基本能让一般市民接受。但肉、蛋、鱼之类的紧俏副食品则按家庭人数多少发放票证,凭证购买。即便是凭票证购买,但由于肉有肥有瘦,鱼的品种不同,且还有大小,所以还得早早到菜市场排队,争取能买到符合心意的副食品。孩子常充当占位、排队的角色,待开称时再由大人们来挑选、付款。我记得那时菜市场卖肉卖鱼的叔叔、阿姨们好神气,持刀、掌秤的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因为最终斩哪块肉,称哪种鱼得由他们决断,所以顾客基本都是笑脸相迎,连目光都是仰视的。

孩子们等了一年,终于盼到能吃上顿像样的饭菜了。各家各户过年时总能各显神通、想法设法弄出一桌丰盛的菜肴。把豆腐做出肉味、将茄子烧成鱼香、把鸡蛋炒成芙蓉状都是我奶奶的绝技,当然,届时真正的鱼、肉也会粉墨登场,加上过年时少不了的汤圆、年糕,实在够丰盛的。

孩子们过年除了品尝美食,穿新衣服也是祈盼已久的愿望。男孩子愿望还没那么强烈,女孩就不同了,爱美的天性使然,过年时棉袄外置一身带花的新衣,脚下一双新的“蚌壳”棉鞋(一种中间有缝隙,两边微张如蚌,内衬棉花的布鞋),已成那时的标配。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弄脏衣服蹭坏鞋。

男孩最喜的是过年时能“放炮仗”(鞭炮)和“打野仗”。除了“放炮仗”,“打野仗”也极有趣。男孩每人脸上戴一面具,硬纸板的面具才几角钱一个,两边有橡皮筋做的扣,两耳上一扣即可。面具画有彩色油彩样的孙悟空、张飞、关公等等历朝历代的名将或神仙人物,“兵器”则大多是硬纸板制成的刀、枪、棍、剑,鲜有木制的。兵器和面具脸谱必须相匹配,例如,孙悟空使大刀会让人笑话。所谓“混战”,也不过是点到为止,禁止击打头、面部。偶尔碰一下当然也在所难免,但不至伤人。

傍晚,夕阳西下,“战场”(弄堂)已是“残阳如血”,此时各家各户呼唤孩子回家吃年夜饭的喊叫声此起彼伏,有宁波口音、有苏北囗音、有山东口音……回家挨一顿臭骂大多是免不了的,满头满脸的汗水,脏兮兮的衣服,污黑的双手,样子实在很狼狈。但挨打尚不至于,因为大年三十小孩哭是不吉利的。谁家不图个来年吉利?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为吃、穿发愁了,过年时尽管城市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一家团团圆圆,内心也是其乐融融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却还时常想起那个年代排队买副食品、吃年夜饭、“放炮仗”、“打野仗”的陈年往事,大概人上了年纪就特容易怀旧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