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乌克兰危局下,美俄信息战如何影响国际安全? 欧盟难以摆脱“无助感”
第23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2-02-24

乌克兰危局下,美俄信息战如何影响国际安全?

张耀 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以后,自去年底开始胶着的乌克兰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中,美英等西方国家同俄罗斯围绕“入侵”一说持续不断的博弈值得关注。

缓和情绪稍纵即逝

从一开始,美西方便信誓旦旦地指控俄军将于2月16日入侵乌克兰。然而,俄罗斯15日突然宣布部分俄军已经完成演习任务,并开始返回驻地。世界各地股市应声上涨,缓和迹象似乎出现。

但美国称无法证实俄军撤离的消息,继而认为俄军还向乌俄边境增兵7000余人。美国总统拜登再次“预测”俄军将很快进攻乌克兰。美国和北约继续向乌克兰周边地区增加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同时仍表示不会派军队直接参加可能的俄乌战争。

对此,俄方立即宣布自18日起由普京总统直接指挥进行战略打击演习,一展俄罗斯的核力量。

同时,在前一阶段略显安静的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迅速骚动起来,乌克兰政府和两地民兵武装互相指责对方开火攻击。

由俄罗斯宣布撤军引起的缓和情绪几乎稍纵即逝,乌克兰危机回到了此前的临界点,而如今战火似乎随时可以被点燃。

美俄矛盾越发激化

乌克兰局势之所以急转直下,很大原因在于经过激烈博弈,相关各方尤其是美俄之间的矛盾没有缓解,甚至还有所激化,双方都没有达到预定目标。

俄罗斯原来有意借国际形势变化之契机以压促变,以围而不打的策略希望美欧考虑俄方提出的条件。在2月15日作出以退为进的部分撤军措施后,俄方本希望美国和北约能顺势再启谈判。不料,美国和北约不依不饶。俄方此时若继续撤军,则军事上无功而返,政治上顿显劣势,可能失去谈判筹码。若将来再次重新集结军队,则道义上和政治上都显被动。因此,俄罗斯一方面继续表示无意进攻乌克兰,另一方面则直接秀出核肌肉,表明不妥协的立场。

美国前期不断渲染战争气氛,同时又坚决表示美军决不会参战直接保护乌克兰,这种态度引发了各种猜疑。理论上,美国若愿意保卫乌克兰,就应该同其盟国一道表态俄罗斯一旦进攻,它们就会出兵;如果美国不愿直接保护乌克兰,又不希望战事爆发,就应该将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俄乌冲突可能爆发的最大引信暂时拆除。然而,在俄罗斯15日释放出缓解信号后,美国又坚持指称俄方进攻在即,似乎并不愿意看到俄罗斯离开战争前沿。

美俄双方的这种态度使得乌克兰局势一度呈现出奇特的不战不和、不走不谈的态势。双方围绕北约东扩这一核心问题的矛盾丝毫没有缓解,彼此的战略猜疑愈发严重,以至于形势发展至今。

信息战手法需关注

在此次危机中,美俄双方的信息战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危机一开始,美国就不断声称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俄罗斯将在“某日”发动进攻。虽然这个“某日”一再被证明不实,但美国不顾自己情报系统的信誉继续渲染战争气氛,其意图似乎是用这种不断的“入侵”指控,迫使俄罗斯不断为自己辩诬,从而束缚俄罗斯的行动。而俄罗斯在发现自己宣称撤军依旧无法改变形势后,似乎也迅速采用了这一策略,不断指责乌克兰政府即将进攻乌东地区,以抢占话语权和道义高地。

这种信息战手法,今后会否被用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各种冲突中,对今后的国际安全会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