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接到电话覅慌,最重要老实讲 每个罕见病患者我们都不能放弃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2-24
国内疫情反复,流调队员告诉你——

接到电话覅慌,最重要老实讲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大作,传真信号闪烁着,没过一会儿,传真件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协查函多了起来,上海市、区两级疾控部门又忙开了。昨天,记者再次走近普陀区疾控中心的流调队员们,听他们讲述一纸协查函背后的故事。

要在心里保持敏感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疾控部门始终在动态接收各种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与确诊病例或密接以什么方式进行了接触,现在人在哪里……复核的工作十分重要,要确保重要信息尽量准确、齐全,方便后续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地落实管控。打出去的一个个电话,也是在和病毒赛跑。

第一次开展全员流调培训时,普陀疾控综合办的流调老法师“郑阿姨”就说了,流调基于的是个人的诚信,既然如此,队员一定要在心里保持敏感。当时很多人还是初出茅庐的流调“菜鸟”,并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但每一次流调都是对流调队员的洗礼,每一次“跌宕起伏的剧情”都是积累经验。

协查工作繁琐复杂,忙碌是队员们的工作常态,免不了碰到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给当事人打电话却遭遇抱怨和不理解。“你们为什么打我电话?请不要再找我了!”对方挂掉了电话。这种情况下,流调人员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拨打。

无知“保护”徒增风险

“我是来上海找工作的,但是老乡没有睬我,我没有地方住,只能住在地铁6号口,这些天我就去过附近的包子铺,但是我不知道名字。”听完这个令人“同情”的故事,现场组的队员出发了,但是跑到对方口中的地铁口一看,轮到队员傻眼了。2月连绵阴雨的上海夜晚,没有遮雨棚的地铁口,他是怎么住下的?在一连看了10个小时的监控后,并没有找到调查对象夜晚在地铁站出现的踪迹。再经过层层询问,对方终于承认,其实在抵沪的第二天就找到了工作,并且住进了员工宿舍。听到这里,在寒风冷雨中跑了一天的队员,真是“欲哭无泪”。

“遇到做流调的,一定要老实说出自己的行程,否则不仅增加我们的工作量,更会给自己甚至亲朋好友增添麻烦。”流调队员告诉记者,还有一位被调查对象,坚持说自己没有出过门。但是细心的流调队员却发现,监控里的他放下行李就离开了,一直到三个半小时后才回来。原来,这位调查对象在三个半小时内不仅去商圈吃了饭,购了物,还见了好几个朋友。最后完整的行程还是朋友供述的。还好,因为大家的努力,并没有耽误相关人员的管控。

其实,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人都是非常配合流调的。“也许被调查对象的出发点是‘保护朋友’。但是这种‘保护’并不能使朋友逃过隔离管控,只会徒增风险。”

采访中,流调队员还讲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一位调查对象不愿意承认自己在餐厅后厨工作,面对监控画面里自己戴着的围裙,竟说自己只是怕吃东西的时候弄脏衣服。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疫情防控这件头等大事面前,都必须要配合调查,不能有所隐瞒。

坦陈越快波及越少

当然,经过了种种历练,不少当初的“菜鸟”已经成长为了羽翼丰满的“猎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队员用王濛解说时出圈的金句总结了自己的“水平”,“我的眼睛也是尺好吗?”而流调老将“蒋老师”的口头禅更是被奉为圈中名言——“早隔离早解除,逃是逃不掉的”。

最后,疾控部门提醒,讲这些故事当然不是为了“吐槽”,而是为了真诚地提醒大家,如果接到了疾控部门的流调电话,请不要紧张害怕,应该配合工作,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疾控不会问你的银行卡号、验证码,他们只希望能跑在病毒前将所有可能被感染的人找出来,从而保护更多的人。虽然在此过程中你的亲人、朋友、同事、邻居等可能会遇到一些不便,但请大家明白,你坦陈越快,受到管控波及的人就会越少!

此外,还是要反复提醒,是否戴口罩和近距离接触是判定密接、次密接的重要标准。因此任何时候做好防护都不是多此一举。即便身边相对“安全”,依然要牢记并认真执行“三件套”,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给自己和他人都多一层保护。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