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智慧快餐 爱恨交加话塑料 文房雅物翻簧笔筒 做医生就得仔细 情致 过往的春天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2-27

情致

陈美

这是我们劳模团丽水行的最后一顿晚餐了,总工会的叶主席执意和我们同桌。起先我们有些拘谨,话匣子打开后,我们惊喜地得知叶主席算得上是国内铃铛第一人。在一片惊呼声中,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起来。

他说,世界铃铛的发源地在中国,《诗经·周颂》里就有记载:“龙膝扬扬,和铃央央。”铃铛,是吉祥物,象征平安、思念。铃形体似钟,内有铜舌,摇之发声;铛是铃里面的舌头,用来撞击发声……说着,他打开手机相册,给我们看他收藏的铃铛,形式多样,大小不一,国内外的都有。近30年间,他收藏了2500多件。一个铃铛一个故事,有的是铃铛本身的寓意,有的是寻宝路上的坎坷经历。他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津津有味地听。

我们都好奇地问,怎么会喜欢上这么冷门的东西?叶主席说:起初是单纯的兴趣爱好,后来发现别有洞天,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国与国间的交流传播。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办个博物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铃铛文化发扬光大。叶主席欣慰地笑了。我们几个纷纷邀请他到各自单位开系列讲座,分享收藏成果。他欣然允诺。

一顿饭,收获了干货满满的文化讲座,开胃、开眼、开心。

曹老师又要交作业了。他提前把闹钟设定为11:55,12:00准时发送。

今天是“印汇四方”第115期作品交流,主题是:敬其尊爱其亲。12时一到,几十枚“勾画了了”、主题一致、风格迥异的篆章,风起云涌般出现在朋友圈。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数以百计的点赞、评论,抚平了最初的“惴惴不安”,曹老师如释重负。翻看他之前的作品:1月15日,“与梅并作十分春”;1月1日,“瑞气常臻”;12月15日,“静水流深”;12月1日,“筑室松下”……我不禁佩服出题人的兰心蕙质,以及答题者的执着坚守。

我说半个月一发,眨眼间的事,下期的主题定了吗?他说定了,是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中的“染柳烟浓”。于是我们一起读诗:“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元宵佳节,日暮月上时分,平日的酒朋诗侣,盛装相邀,出游逛灯,李清照不愿像当年“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笑语盈盈暗香去,宁肯在家听听人家笑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经历了人生的繁华与苍凉,两鬓斑白的李清照,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咋咋呼呼,波澜不惊中,难掩一腔凄怨,满腹辛酸。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惨淡的三问,反映了她经历了国家和个人的巨劫之后,自此便怀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这三问,也像小锤子,叩击着读者的心。“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心有戚戚焉。曹老师除了命题之作,拟治一方“春意知几许”,我建议他刻“酒朋诗侣”。

这一番讨论后,我想到了一个词——“情致”。

汪曾祺说:“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我不会下棋,不爱打扑克、打麻将,偶尔喝了两杯酒,一时兴起,便裁出一张宣纸,随意画两笔。所画多是《芳春》——对生活的喜悦。”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

由此可见,情致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琴棋诗书画的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买汏烧”富有烟火气的下里巴人。有人喜欢缝纫、烹饪,有人喜欢淘宝、收藏,有人喜欢摄影、旅游,有人喜欢花鸟虫鱼、吟风赏月,不一而足。总之,情致不分高低贵贱,只求给当事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这大概是情致的境界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