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炯强
国内一所知名学府近日借120周年校庆的机会宣布:“元宇宙”建设启动。听闻,学校开设了“云捐赠”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明信片“会说话”的“有声邮局”也亮相了,还组织“云返校、云点亮、云祝福、云课堂”等系列线上活动。校方表示,要打造校园“元宇宙”。
看到的消息,这所高校的“元宇宙”似乎只是“高校云”及模拟现实罢了,与真正的元宇宙相差甚远。
元宇宙元年刚过,作为未来的核心技术及产业方向,高校无疑承担着重要责任。不过,元宇宙既是数字化理念,又是数字技术的集成,还是数字空间和数字世界。它不仅仅是VR/AR/MR,也不仅仅需要触觉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仿真技术等关键技术支撑,更需要元宇宙相关理论、方法、解决方案、标准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建设元宇宙,进而为产业和社会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比如说某高校领风气之先,要建一个元宇宙系、元宇宙学院,必须各传统学科打破“围墙”,深度融合。可以想到的是,计算机系提供软件技术,创意学院设计虚拟场景,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亦要提供理论支持。即便是历史、中文,也可能与元宇宙沾边。假设某个元宇宙的背景是在古代,便需要历史、人文、语言相配合。
更重要的是,元宇宙不能取代现实世界,而是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人类数字生存或虚拟生存不能取代现实生存。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补充和拓展,而非替代关系。这里,伦理学、法学就大有用武之地了。道德层面上,元宇宙不能违反人伦五常,需要伦理学研究规范;法律层面上,元宇宙虽然虚幻,却也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法律制度加以约束。
总而言之,高校建设元宇宙,甚为紧迫,却不可轻言,亦不能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