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正式发布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简称《方案》),这无疑是一则重磅消息。昨晚,记者分别致电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和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两位专业人士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有什么区别?
胡必杰: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原理不同。简单说,新冠核酸检测应用的是分子生物学原理,通过对病原体的核酸序列进行逆转录、扩增、定量检测,病毒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成本较高。抗原检测利用免疫学原理,可在非实验室的环境中较快完成检测,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比核酸检测差。因此,抗原检测将成为新冠检测的补充,但不能取代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采取的是鼻拭子采样。具体来说,先洗干净双手,然后擤掉鼻涕,取出类似现在核酸检测使用的鼻拭,注意手法轻柔,不要掰断;然后将头稍微朝后仰起,深入鼻孔中转动4次(约15秒),再换一个鼻孔重复操作;随后将鼻拭放入试剂管中,15-20分钟后即可查看结果。未成年人由其他成人代为采样。
问:增加抗原检测的好处是什么?
胡必杰:在简单条件下就能采样做检测,这是一件好事。无论是没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还是社区居民,都可以自我检测。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人群的筛查,使用十分方便,随时可以测试,报告快速。
问:抗原检测准不准?
张文宏:敏感性是比核酸检测要略差。和核酸检测相比,核酸检测会更准一些,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刚感染的时候,病毒量很低,核酸检测可能可以检测到,因为核酸检测有一个扩增的过程,而抗原检测此时可能还检测不到。比如说,中国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与抗原检测试剂比较,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为75%左右。但是由于奥密克戎复制很快,可能第二天病毒量就可以上升到抗原可以检测出的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居家连续几天检测,如果检测不到,那么感染的风险就很低了。
问:抗原检测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什么意义?
张文宏:尽管核酸检测更准,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用于筛查,如果阳性的话基本就能确诊,但是如果阴性的话,要多测几次也能提高敏感性和阳性率,或者通过核酸检测来确诊。但是由于方便性,不需要去医院也能检测,在核酸资源不充分的时候也能测,那么可以让更多的人在早期,很方便地检测到是否有病毒感染了,一旦检测到基本就可以确诊了,这就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
问:抗原检测适合哪些人?
张文宏:隔离观察人员可以通过抗原检测,如果抗原检测是阳性的,就不必再做核酸检测;如果抗原检测连续几天阴性,那么说明感染的风险很低。而居家隔离者,或者怀疑自己有感染风险的人都可以采取抗原自检,一旦抗原检测阳性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一般会再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问:抗原检测是否对无症状感染者适用?
张文宏:目前感染奥密克戎的人中有比较多的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做核酸检测很难被发现,但这并不代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低。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的新冠肺炎病毒量也不比有显著症状的患者低。
反之,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在不知不觉中反而更容易引发较大面积的感染。现阶段在追求社会面清零的防控原则下,还需加大力度做核酸筛查,才能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在核酸采集不方便、资源不充分的时候,抗原检测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可以居家自检,出现阳性了马上向有关部门报告,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加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问:抗原检测什么时候可以发挥作用呢?
胡必杰:家用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呼声很高。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仍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管控,同样也追求一个“早”字。抗原检测对筛查出病毒载量很高的高传染性新冠感染者具有意义。在疫情防控在技术层面上,措施和手段肯定是越多越好的,抗原检测具有它自己的优势,但究竟如何落地仍需要进一步明确。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种抗原检测试剂盒会很快走入平常人家。
问:暂时买不到的情况下,市民出现症状后怎么办?
胡必杰:如果自己觉得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该尽快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最近上海的确诊病例中有因症就诊的患者,这也说明发热门诊作为监测哨,对于疫情防控起到关键的作用。他同时提醒,市民如果前往发热门诊就诊,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不要喝水、饮食,检测完了马上戴上口罩,其间不要与陌生人交谈。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