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第九版诊疗方案”中,一个数据的变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确诊CT值从40变成了35。很多专家在谈论这是一大进步,但老百姓却又看不懂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上午举行的第12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此予以解答。
“很多人说CT值,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CT,以为到医院拍个CT。CT值原则上扩增的阈值,什么意思?病毒量到底低到多少才被认为是有风险的?按照现在标准,核酸量非常少,病毒量非常少,根本检测不出来。通过核酸扩增技术拼命扩增,才能测出来。新冠疫情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基于对这次防疫整体的要求定为40,有没有可能更低?我们边抗疫边研究,全球也都在探索。”张文宏说,“通过研究发现,当CT值阈值调到30倍扩增时基本传染性已经很低了,调到很低时还要保证充分冗余度。继续调高到35时,全球科学家和中国自己的研究大家全部认可。这次下调是一个重大调整,意味着一到35,大家只要在医院住7天、10天。但是如果要等待35-40这一段,有些人可能就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问题是几个月在医院里住着,在救治上毫无意义,如果不具备传染性再把他关在医院里也是极不合理的。科学是有责任把CT值做到非常合理的位置。这次调低,我们可以保证患者不会有这么长时间住院,所有人在医院待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最关键的一点,这个值到了35的水平之后,我们就不再要求你在隔离酒店隔离2周再让你回家,你可以直接居家观察了。”
张文宏主任说,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非常多科学研究,这也是这次诊疗指南所有医疗工作者认为非常科学的原因,它是基于循证医学和科学研究基础做出来的。如果要为这次重大改变给一个评价,我认为这是我们在智慧抗疫方面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说希望将来抗疫就是通过这样一步一步,达到国家和人民所预期的那个目标。“这个方案,在诊疗领域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在整体抗疫路上我认为还是一小步,希望抗疫早点取得成功。”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