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当上了“大白”沉浸式“实训”
第10版:长三角 2022-03-22

当上了“大白”沉浸式“实训”

孙清在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做电话流调

在城上城居民区,许天语(右一)和同伴正在进行采样点设置

蔡俊在华漕花园做信息登记

本报记者 吕倩雯

“您好,这里是浦东疾控中心……”上周五下午1时30分,安徽芜湖姑娘孙清准时来到浦东新区疾控中心5楼会议室,担任流调志愿者,拨出电话、记录信息、上传系统,她对整个环节了然于心。相比5天前的“孤身作战”,这次有4位芜湖伙伴一起加入,参与上海疫情防控。

2月24日,安徽芜湖市第二批百日实训上海组抵达上海,全员共80人。3月以来,全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上海也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3月3日起,在青浦区徐泾镇实训的6名队员率先报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担当“大白”、现场引导、配送物资、参与流调……来自异乡的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成“客居”。目前,共有27名芜湖实训干部在闵行区、静安区、杨浦区、浦东新区等地参与志愿服务。

“这是一次沉浸式‘实训’,既体验了上海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也希望为上海防疫注入芜湖力量。”

——芜湖市第二批百日实训上海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沐方云

“我有经验该挺身而出”

这份特殊的志愿工作,孙清并不陌生。孙清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专业,多年前曾在芜湖市鸠江区疾控中心就职,目前在芜湖市鸠江区委编办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也支援过鸠江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工作。

“我是中共党员,也是医学生,关键时刻就应挺身而出。”孙清几天前在上海志愿者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浦东新区招募电话流调志愿者的信息。本想叫上同组其他实训干部,但考虑到电话流调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她决定先去“探探路”,利用专业优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月13日那天,从早上9点半到晚上9点半,我们电话流调组7个人拨打了1000多通电话,流调了400多人。”除了通知密接者,孙清还要联系密接者的同行人,遇上打不通电话的情况,还要持续跟进,有些密接者记不起过去几天的信息,就需多次联系反复核查。“上海市民很配合,不过也遇到过有密接者怀疑是诈骗电话的情况,我就会请他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确认,打消顾虑。”

除了获取信息,安抚情绪也是孙清和队员们的重要工作。“有市民知道自己是密接后,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稳定他们的心态,避免他们‘到处乱跑’。”

在担任电话流调志愿者之前,孙清尝试过在居住的三林镇报名社区志愿者,“但三林居民很踊跃,我附近的社区志愿者都已经饱和了”。在孙清看来,参与上海疫情防控更是“实训”的过程:“上海通过搭建志愿者平台,保持了志愿服务供需总量基本平衡,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如何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协调平台,汇聚市民志愿服务力量,助力人民城市建设,上海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当上‘大白’形象立住了”

“大家好!上海市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居民区有3场核酸检测需要大家支援……”3月12日,来自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许天语,刷到了这样一条消息。许天语等4位芜湖实训干部随即向街道报名。

当时,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居民区正处于“2+12”管控期。“不同楼组的采样时间很少重合,但3月15日那天,小区的8号、11号和21号楼正好赶在同一天采样,共有712人次,志愿者人手紧缺。”芷江西路街道党群办主任田佳磊说,4位芜湖实训干部的加入,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尽快参与抗疫工作,许天语和同伴们第一时间向实训单位请假,自费完成核酸检测。3月15日,上海最高气温近25℃,大家一早就来到防疫点,换上防护服投入工作。维持秩序、运送物资、登记信息……2020年初,许天语曾参与过基层抗疫工作,不过当“大白”还是第一回。“穿上防护服,我感觉责任感更强了。”

“井然有序”是许天语对上海社区防疫工作最直观的感受,“居民都很体谅基层工作者,检测前会主动完成健康云个人信息的登记”。不过,他也碰到过沟通难题,有些老年人只会讲上海话,提问听不明白,一开始只能求助社区工作人员。但听多了,许天语逐渐琢磨并记住了“腔调”:“主要是询问做几次核酸、什么时候解封等,当我尝试用普通话回答后,有些居民会用普通话再重复一遍自己的问题,让我觉得特别暖心。”

许天语很早就把参与社区抗疫的消息告诉了家人。第一天志愿工作结束后,他在朋友圈发了张自拍:照片中的“大白”手指比了个“V”。妻子转发照片,向这个远在300多公里外的“大白”送来深夜表白:“家属不是医护人员,单纯的志愿者,在我心里这次形象也是立住了。”

“上海居民的配合很暖”

来自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的蔡俊,这次在沪的实训单位是上海宇培(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闵行区新虹街道。3月11日,宇培集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号召前往华漕花园支援街道核酸检测工作,蔡俊和同伴周兴晔一起报了名:“我们在芜湖时主要在基层一线工作,有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经验,相信在现场能帮上点忙。”

疫情发生后,核酸采样量持续攀升。3月11日起,核酸日均登记量和采样量均超500万。健康云核酸检测系统瞬间的访问量随之变高,为确保系统运行,健康云实施了限流措施。当天下午,蔡俊就遇到了这个情况。“华漕公园里已经有不少来自华美路居委和陶家角村的居民,没法在健康云登记信息,都很焦急。”

为了顺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蔡俊和志愿者们开始人工登记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之后的4.5小时里,蔡俊不厌其烦地持续记录,写到手指发酸了才和队友换班。“这项工作看上去简单,但我也遇到小挑战。有些居民没带身份证,口头报数字,有时会反应不过来。还有上海话的2,我总是听成6。”但居民的配合也让他很感动,有些身份证不在身边的居民,会去拿医保卡,有些老年人的家属会把身份证号写在小纸条上,附在手机背后方便工作人员誊抄。

这几天,蔡俊已回归实训工作。3月15日下班,他正好赶上街道临时安排的一场核酸检测。“当时现场排队已有一两百米,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过最后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采样。”两次体验,让蔡俊感受到数字信息化建设对上海抗疫的赋能:“健康云系统上的‘核酸检测服务’可以提前填写并一键申领‘我的登记码’,非常方便。很多经验做法我们都应该带回去,这也是我们在上海实训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