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自测他测教你测  应检尽检齐上阵
第6/7版:上海新闻 2022-03-27

自测他测教你测 应检尽检齐上阵

中通雅苑小区一户居民应检尽检 种楠 摄

①铁村小区志愿者指导居民进行抗原检测 杨建正 摄

②北外滩街道居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知居民领取试剂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③蓝色收获小区的楼组长和志愿者指导居民自测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④中山公寓志愿者上门帮助不便自测的居民完成检测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市民在家进行抗原自测

随着前天晚上的一声令下,申城昨启动新冠抗原检测筛查,社区工作者、广大志愿者们纷纷毫不犹豫地“确认参加”,加入到新的“战疫”行动中。他们中有夫妻档、母子档,有公安民警、行政执法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发挥所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居民解疑释惑,以最快速度帮助大家完成了第一次抗原检测。

各方志愿者总动员

梳理答复大纲解疑释惑

昨天上午9时,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发布抗原检测的告居民书。前天晚上,各居民区已连夜通过电话、微信圈群等招募志愿者、楼组长等,分别开展“上门送取试剂盒”“宣传告知教学”等专项培训工作。

记者了解到,辖区内38个居委、89个居民小区里,志愿者集体上岗,其中不乏夫妻档、母子档,居住在辖区的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级机关党员干部也积极参与,有的小区志愿者人数多达近400人。

对辖区内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商圈、宝山宾馆、沿街商铺、在建工地以及13个集中租赁的公寓房,友谊路街道一直注重动态排摸更新人员情况,准备工作从前天晚上就开始了。

大批志愿者及时上岗,离不开前期的动员、储备和名单梳理。宝钢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莹说:“接到通知已经较晚了,好在我们前期梳理过几遍名单,组建了很多志愿者工作群。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了先锋志愿者群里的核心志愿者,很多人当即就回复‘确认参加’。”宝山五村通过微信群面向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和在职干部招募志愿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美红告诉记者,昨天上午还不断地有年轻志愿者得知情况后主动要求加入队伍,其中不乏许多80后、90后小夫妻。

在宝林六村,志愿者们被分成几组,分别打电话、发微信或上门告知居民检测时间;相对年轻的党员志愿者、在职志愿者和年纪大的楼组长结对,现场进行培训。居委会还连夜准备了一份告知单,方便不上网的居民提前了解整个过程。

街道开设的专线电话也一直响个不停,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抗原试剂盒,不少人有各种各样的困扰。“很多电话提问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我就记录了一份答复大纲,方便同事接听时及时告知居民。”化身接线专员的管理办李晓蓉告诉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莫过于“前几天做过核酸还要做吗?”“家里只有老人,不会做怎么办?”“长期卧床从来不出门,还要不要做?”等,她都耐心地一一答复。“对于暂时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请居民留下电话号码,我们问清楚后,做个记录,再反馈给居民”。本报记者 郭剑烽

检测示意图贴胸口

让居民一目了然效果好

“今天晚饭吃得特别香,我们已测好的居民,没一个是阳性!”昨晚7时许,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陶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商琳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正在居委会吃晚饭。她说:“今天进展很顺利,还有70名白天没有在家的居民,一会儿我们晚上再上门。”

开展自测工作的准备时间其实很紧张。前天晚上收到通知后,商琳就先把测试方法和示范视频反复学习了多遍,然后发到党员群、志愿者群和楼组长群中,让大家连夜学习。昨天上午,街道又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召开了视频会议,培训抗原筛查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也指导大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昨天下午,当检测试剂盒全部到了后,工作人员划块分区包片,各自认领试剂盒等物品进行发放。根据前期的排摸,共有1600多位居民需要完成抗原自测,其中包括近四成老年居民。商琳介绍,能自己做的居民是自己做,志愿者半个小时后再上门回收,看到是阴性后居民才可以扔到垃圾桶,志愿者会全程做好记录。为保证应检尽检,居委会特地安排志愿者点对点对独居、高龄等特殊人群进行上门检测。“我们也会告诉居民,如果发现是阳性,第一时间要关好门,把自测的污染源拿塑料袋包好,报告上去后,由疾控部门派人前来进行核酸复测。”

记者发现,在现场工作照上,很多穿着蓝色反穿衣的工作人员胸前贴着一张A4张,上面打印了抗原筛查结果判断的三种示意图,包括一道线C是阴性,二道线是阳性及无效测试的情况,示意图的下方还写着:“阳性请待在家中,立刻致电62269898报备,等待医务人员上门核酸。”商琳解释,因为工作人员戴着防护面罩,讲解时居民可能听得不清楚,把示意图打印出来,能让人一目了然,效果还是不错的。

检测过程中,居民们积极配合,80多岁的毛奶奶原来想继续做志愿者,商琳担心她年纪大了,劝她休息,没想到她的孙子戴俊杰主动要求代替毛奶奶当志愿者。社区热心居民华瑶芳和往常一样,在居委会其他工作人员出去参加检测工作时,留守在居委会为前来咨询的居民解答问题。

商琳已连续工作三周,其中连续七晚和大家一起睡在居委会。她说:“这段时间确实很辛苦,大家都是连续作战,但是,有这么多志愿者参与,有社区居民配合,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动力。” 本报记者 屠瑜

民警青年突击队

配合工地做好抗原检测

为做好此次新冠抗原检测工作,虹口公安分局的民警们纷纷深入社区,与街道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以及防疫志愿者一起,投身到检测工作的一线中去。

昨天上午8时许,江湾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国华就来到位于吴家湾路上的纪念居委。7000件抗原检测试剂、棉签和检测盒已到位,要分发到居民手中,还须分装成一份一份。王警官、居委干部和一批社区志愿者一起组成了分装流水线。王国华介绍,小区内的居民不下2000户,考虑到检测的覆盖面和时间,分装工作必须抓紧完成。下午1时许,所有试剂分装完成,随即王国华又带着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分发去了。

为提高辖区居民自检的效率,嘉兴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梁顺前一晚就反复观看了自检方式的教学视频,社区自检开始后,只要遇到居民有不会使用的,他就把视频发给居民看,答疑解惑。辖区孤老邵阿婆使用的是老人机,无法观看视频,陈梁顺主动提出给阿婆做检测。

“除非民警来,我才做。”家住余庆坊的佟老伯85岁,面对陌生的志愿者,老伯心绪不宁。得知这个情况后,四川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徐智敏立即赶到佟老伯家,亲手给老伯做了检测,“佟伯伯,一条线,是好的哦!”

曲阳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柳萍平日里被居民亲切地叫作“柳妈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柳萍发动自己辖区里热心的“孩子们”一起帮忙分发试剂。这些孩子大多是社区里的90后,平日里就热衷于社区志愿工作,听到柳萍的召集后,纷纷聚集到居委会一起担当防疫志愿者。出发前,细心的柳萍还对志愿者们一一叮嘱,哪家家里没人、哪家有婴儿要睡午觉、哪家有老人开门较慢……在柳萍的提醒下,分发的效率提高了,居民们也更配合了。

在北外滩派出所辖区,近3000位农民工分布在20多个工地和工棚内。不耽误工期又要做到全员自检,北外滩派出所专门组织了精干警力成立青年突击队,深入工地工棚配合开展抗原检测。民警赵韬博就是突击队一员,昨天下午4时多,赵警官来到位于高阳路东余杭路的一处工地门口,和街道协管员及工地负责人一起摆出检测摊位。此时正值工地下工时间,工人们在民警的指挥下有序排队领取检测试剂,并在民警的指导下完成了自检。 本报记者 袁玮

半开放社区迎考验

336个小组协助居民自查

新冠抗原检测筛查启动后,上海最大的半开放式社区上海康城迎来新考验。占地面积208万平方米的上海康城共有286个楼栋和50间商铺。为让抗原检测筛查平安有序进行,居委、楼组长、志愿者和公安民警组成336个“三人小组”,协助居民自查。

昨天上午8时15分,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和其他居委干部、楼宇总组长开会,明确了领取、发放和回收试剂盒的时间和规范要求,医废垃圾收集袋如何扎紧收口等细节也明确说清楚。

张军萍告诉记者,自查从昨天下午3时开始。这些天,很多志愿者已经非常辛苦,有序保障了集中检测,现在又要参与每家每户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约4万人的社区依靠几十人的居委干部、几百人的志愿者和6位公安民警来维护和服务,还是有难度的。“相信靠大家的细致和认真,一定依旧秩序井然。”

闵行分局莘松派出所警长刘正昱将原先集中检测时的“内部+外围”工作模式,调整成为“外围+机动”模式。外围组民警徐斌、冯涛、张开军、王善芹负责外围秩序维护和3天内的110警情接处,3月26日零时在南门出口上岗,严格落实“只进不出”的管理要求。刘正昱带领的机动组在内部开展点对点工作,配合楼组长和志愿者做好上门解释。

整个抗原检测筛查采用“分片包干”方式推进,主要担子压在了286位楼组长身上。大浪湾道24号的吴德强是200多位楼组长之一,也是年纪最大的一位,已80岁高龄。下午2时,他与社区志愿者江小娟、民警刘正昱组成的3人小组开始发放检测试剂盒。一些年纪大的居民担心不会使用,刘正昱耐心安慰说:“志愿者还要回收废弃试剂盒,不懂不要紧,到时候会帮着一起操作。”

在居民配合下,大浪湾道24号楼发放和登记只花了17分钟。个别有困难或漏领的居民,3人小组还上门配送和指导。1002室内的张阿姨在志愿者江小娟的指导下,按流程操作后,很快试剂盒上出现了阴性的检测结果。

吴德强告诉记者,他从同济大学退休已经20年。“有些人觉得我这个独居老人多管闲事,但是我觉得我这样‘多管’的人多了,小区才能更好。”

本报记者 潘高峰 通讯员 陈春

走遍1500多家商户

队员们都走了一两万步

“大家头一次做病毒抗原检测,不免有点生疏,我们就去帮一把!”昨晚7时15分许,普陀区长征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徐健明告诉记者,经过5小时的连续作业,35名执法队员挨家挨户上门,一共向全镇1500多家沿街商户的3920人发放了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并指导帮助所有人全部完成了自我检测,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小时。“队员们刚刚歇了一会儿,我让他们赶紧去吃晚饭。”

长征镇面积达7.67平方公里,沿街商户分布在30多条马路上,长征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承担了助力这些沿街商户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的任务,“我们制定了工作预案,制作了告知书,发给每家商户,做到应检尽检、快速高效,全覆盖、无遗漏。”徐健明说。

记者看到,告知书上写着:“疫情防控,事关你我!感谢广大商户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留有电话号码,要求第一时间报告检测结果。

昨天上午,全队人员集合,布置方案,确定采取以网格片区为块、联勤联动模式为主线,对辖区内主次干道的沿街商铺派送新冠病毒抗原自测盒。下午2时,队员们以5至8人为一组,兵分几路前往各家商户派送。队员们仔细向商户示范并解释自测盒使用步骤,规范检测顺序,确保抗原检测采样安全、高效,还帮着下载相关视频。同时检查商家“场所码”,落实“三件套”和“五还要”。

“下午4时多我们接到一家商户打来的电话,说他们4个人中3个结果都正常,一个出现了异常,我们马上对其进行情绪安抚,告诉他们‘足不出户’,等待医务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同时及时向镇里做了汇报,不到5分钟就处置好了。”徐健明表示,派送工作到晚上7时顺利结束,手机显示,几个小时里,队员们都走了一两万步。

本报记者 江跃中

34个点位不落一户

挨家挨户做好登记工作

“今天我们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请大家先洗手,再用卫生纸擤去鼻涕,谢谢你们的配合!”昨天下午,青浦各街镇陆续开始抗原自测工作。下午1时,练塘镇湾塘居委会工作人员提着试剂盒来到沿街商铺,协助店员进行抗原检测。

因为此前社区群里告知过,店员们早已准备好,十分配合。工作人员首先打开抗原检测试剂盒取出一次性鼻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递给店员。店员们各自头部微仰,一手执拭子尾部,贴鼻腔旋转几圈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随后工作人员将采集好的样本立即置于采样管中,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后,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多次。然后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将拭子头液体挤干后,将拭子置于一侧。采样管盖盖后,将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样本孔中。不一会儿液体就充满了整张试剂纸,“C”处出现了紫色的一条杠,检测结果为阴性。

湾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告诉记者,辖区牵涉到商铺、老街和开放式小区,按照户数进行了划分,总共34组分了34个点位,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尽量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下午3时,夏阳街道各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开始向辖区居民发放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在亲水半岛小区,志愿者们分批次挨家挨户向居民发放试剂盒并一一做好登记,同时为检测细节有疑问的居民答疑解惑,通过解说和视频的方式教会居民如何使用自测试剂盒。

居民王先生在收到试剂盒后,只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自测,还自拍了小视频记录过程,及时反馈给居委会工作人员。王先生表示自测非常简单,而且没什么不适感,“此前居委会都发了教学视频,一学就会。”

本报记者 杨欢

抗原自测“头一回”

“扫楼”“扫埭”急速运转

“洗一洗、看一看、擦一擦、捅一捅、挤一挤、滴一滴、比一比……”昨天下午3时开始,根据市疫情防控要求,金山区朱泾镇有序开展新冠病毒抗原筛查工作,超4000名“大白”出现在各村埭楼组,以1栋楼20分钟、一条埭30分钟的速度送样采样收样,急速运转的“扫楼”“扫埭”现场,让前一天还在担心“行不行”的村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3月25日晚9时30分,“金山区疫情防控办抗原筛查工作培训”视频会及镇部署会一结束,一条关于“新冠抗原自测指南”的推文在各圈群中快速转发,一场严峻的防疫考验将临。这一夜,全镇30个村居(包括1个居委会筹备组)的办公地灯火再次通明。

朱泾镇在完善“职责落实、人员信息、工作流程、防疫物资、点位布防、应急队伍、后勤保障、专业力量”“八张清单”的基础上,以“社区-小区-楼道”“村-组-埭”大、中、小网格划片分区展开,连夜进行了线上线下自采试剂使用的培训。同时,一套全员抗原自测闭环流程图及时下发,为第二天各环节的高效衔接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镇红菱居民区包括4个小区及零星自建房和商铺,为此,居委会对130名志愿者按所在小区进行了划分“绑定”,安排“2名志愿者+1名楼组长”为一组包干50户展开“扫楼”行动。昨天下午,55组“大白”分工协作,逐户发放并回收试剂,确保“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在罗星居民区,自采工作更加艰巨。其所辖的罗星新村是老旧小区,独居老人就有150多位,志愿者爬楼入户,辅助老人检测,同样的操作步骤他们重复了百余次、阶梯跑了近千级。

大茫村村域范围广、点位散,派送环节尤为吃紧。为了让每组每埭能在同一时间开展抗原自测,村里迅速集结了“三支队伍+青年志愿者”派送小分队,随即,一辆辆私家车、电瓶车分赴村埭,上门发放指导。在万联村,还有镇属单位下派的志愿者前来“应援”,协助老人完成自测。通讯员 殷洁如 本报记者 屠瑜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