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左妍)上海为什么要开展这一轮核酸筛查?这对上海的防疫将起到怎样的作用?今天上午9时,上海市召开第13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解释,前一阶段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现了较多感染者并进行有效管控,阻断了病毒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有效遏制了本市疫情规模性暴发。通过分析筛查结果,发现本市疫情呈现区域聚集和全市散发并存两个特点,存在面上暴发的潜在风险。经综合研判,有必要采取更果断、坚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人群的社会流动性,快速排查发现感染者,彻底消除病毒隐匿的社区传播。
吴凡说,这一轮的核酸筛查分片进行,排查清底,拔点清面,是根据疫情进展情况,在原有切块式、网格化策略基础上,对防控措施进行优化,因时因势,快速控制疫情上升势头,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决胜的关键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全覆盖、无遗漏、少流动、严管控,希望用最快速度实现清零。
上海新增本土
50+3450
本报讯(记者 左妍)在今天上午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组长、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物资保障组组长、市商务委主任顾军,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疫情防控情况。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说,为尽快排除风险点、切断传播链,昨天晚上,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这是当前疫情形势下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之举。
3月27日,上海新增50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345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0例确诊病例中,17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33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3450例无症状感染者中,2833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617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收治
努力实现阳性感染者“应收尽收”
本报讯(记者 左妍)目前上海已经开设多个集中隔离收治场所,医疗管理和保障工作进展如何?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本轮疫情发现了较多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本市加快建设集中隔离救治场所,进一步提高收治能力,努力实现阳性感染者“应收尽收”。
截至3月27日,除了原来已设置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定点医院外,市、区两级启用了6家后备定点医院,改建了2家体育馆、1家人才公寓、1家大型展览馆,另外在崇明还有一家作为集中隔离收治场所。目前还选择了大型公共设施,启动后续建设计划。
为加强对集中隔离收治场所的医疗支持,市卫健委已统筹有关市级医院派出医疗队对每个隔离场所进行结对。如瑞金医院支持嘉荷新苑、嘉定区体育馆,中山医院支持闵行区体育馆,仁济医院、市九医院、市一医院、同济医院等支持上海世博展览馆,新华医院支持崇明的一家临时集中隔离点等。其他医院的后备队员也已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出征。
管控
两批次核酸筛查工作今天已启动
本报讯(记者 左妍)昨天,上海公布了通告,分两批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说,这一轮核酸筛查与原来的网格化筛查包括抗原检测同步开展。
第一批,黄浦江以东及以南的浦东新区等重点区域及毗邻区域(包括浦东新区全区,闵行区浦锦街道、浦江镇,松江区新浜镇、石湖荡镇、泖港镇、叶榭镇,奉贤区全区,金山区全区,崇明区全区)。
第二批,黄浦江以西的闵行区、徐汇区、嘉定区、黄浦区等重点区域及毗邻区域,包括除第一批以外的其他区域。
第一批地区于3月28日5时至4月1日5时,严格封控管理4天,其间间隔至少24小时开展2次核酸检测。第二批地区于4月1日3时至4月5日3时,严格封控管理4天,其间间隔至少24小时开展2次核酸检测。
第二批地区在3月28日至4月1日期间,其重点区域严格落实封控管理,非重点区域开展1次抗原检测。机场、铁路、国际客货运正常运行。
看病
确需外出就医报告后可闭环转运
本报讯(记者 左妍)上海已经明确要求医疗机构非必要不封控,在本轮筛查期间,怎么保障封控区域内居民的医疗需求?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已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切实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保障发热门诊、血透、重症、产科、儿科、放化疗等重点科室服务和在院患者收治。各区指定定点医疗机构,与相应街镇形成对口关系,为各街镇内居民提供应急医疗服务,各定点医疗机构指定专人专线负责接听就医电话,并向社会公开,畅通就医渠道。
对于确需外出就医居民,非急危重症患者,报告社区管控工作人员后由街镇、居村委安排专用车辆,将患者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急危重症患者,由街镇或居村委联系“120”急救车辆转运,患者或家属也可自行拨打“120”,急救中心优先派车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需求。
因工作需要的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公安干警、外卖快递人员等凭工作证或单位证明正常出行。
关于浦东、浦西跨区就医的问题,一般情况建议在封控区内解决,如有特殊情况,可以由社区协助闭环转运至所需的医疗机构。
买菜
加大货源组织力度,拓宽采购渠道
本报讯(记者 左妍)如何保障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物资,尤其是主副食品供应?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物资保障组组长、市商务委主任顾军介绍,各区迅速履行生活物资保障主体责任,建立专班工作机制,制定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方案,同步部署核酸筛查和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各区指导街(镇)、村(居)委在住宅小区张贴生活物资保障告知书,建立专门服务保障队伍,设立24小时服务保障热线,及时回应生活物资保障方面的“急、难、愁”问题。
市、区两级政府也都在加大货源组织力度,积极协调保供企业进一步拓宽采购渠道,开展批零对接、产销对接,增加采购量,确保市场供应。
顾军说,目前已向各区下发了关于确保生活物资保供企业正常运营的通知,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做到“三个正常”。让保供企业正常经营。我们在超市卖场、农贸市场、电商平台、团餐配送、零售药店、城市物流配送等行业中组织了一批生活物资保供企业,开具“保供企业证明”,让这些企业包括大仓、前置仓、配送中心正常运营。让保供车辆正常通行。上海为保供企业出具“车辆通行证”,保供车辆凭通行证既可以在浦西,也可以在浦东、浦南等封控区域正常通行。让保供人员正常上岗。保供人员凭“保供企业证明”、“工作证或单位证明”以及“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和“健康码绿码”出入核酸筛查封控小区和集中居住的酒店。保供人员凭“保供企业证明”、“工作证或单位证明”优先进行核酸检测。目前,本市几家主要电商平台都在正常经营。
社区通过建立由党员、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保障队伍,做好“最后100米”配送到家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安排专门人员按时、足量配送相关生活物资。在努力保障好市民生活物资需求的同时,我们要求保供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根据相关防疫规范,严格落实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各项防疫措施,积极配合做好核酸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