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作为一名青年儿童剧演员,近20年的工作时间让我与儿童剧事业和剧院之间的缘分变得密不可分、坚不可摧。
从小学舞蹈出身的我,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顺利进入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工作。进院第一部戏就担任《雁鸣湖》女一号,接下来的童话剧《海的女儿》一角更是让我在两三年里迅速将“白玉兰”新人主角奖和中国话剧表演金狮奖收入囊中。鲜花和掌声来得太快,命运却和我开了个小玩笑,身体上的病痛让我错失了作为一名儿童剧女演员在舞台上的黄金时段。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舞台真空时期,我永远都记得蔡院长曾用惋惜的口吻对我说过的那句话:要是能在舞台上多“滚”几年,一定会有一个更出色的张晶晶站在观众面前。这句话成为我鞭策自己的动力,我要拼尽全力抢回浪费掉的那些年时间。很多人退了潮,就再也没有上岸的可能。幸运的是,我迎来了新的机会。我只想说:所有的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三年时间,三部不同题材的大戏,每一部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我永远都记得回归后主演的第一部戏《悲惨世界》。因为我太需要一个角色来让自己重返舞台,在专业领域里重新得到认可,为此,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和汗水,生活的阅历和沉淀让我不再为现实的迷惑而摇摆不定,取而代之的是心无杂念的坚定。也正是这份心无旁骛开启了重新归零、从头开始的决心。
第二部戏是以于漪老师为原型的原创剧《师者之路》,这部戏分量重、难度大,大量的台词和人物的模仿让我足足身心焦虑苦熬了三个月。头一个月排练场里的我完全找不到感觉,那份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痛苦到如今我还深有感触,以至于每一次演出我都需要提前一小时候场,静心默戏用最好的状态完成每一场演出。其实演员就是通过每一个角色来打破自己、重塑自己,在这个痛苦漫长的过程中将每一个不同的角色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呈现在舞台上。
我主演的第三部大戏是俄罗斯经典童话剧《十二个月》,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使每一位小观众心里埋下了对真善美的向往。我在创作这个角色的同时,这颗种子也持续在心里发芽、长大……通过前两部的历练,这部剧的创作过程很明显拿捏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我自己在排演的过程中都会有种和角色融为一体的感觉,特别享受着在舞台上发生的一切。
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儿童戏剧进课堂对于儿童戏剧教育、对于剧院和年轻演员们来说都是一个契机,我在演出闲暇,加入了剧院与静安区携手合作的330课程项目。“把课本变剧本,把讲台变舞台”,深扎讲台、深耕舞台,为上海的学生带去高质量的戏剧作品,同时不忘日常戏剧教学的渗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孩子们感受到戏剧的魅力,让戏剧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用戏剧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众志成城,抗疫必胜。明起刊登一组《“疫”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