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宿舍里的防疫“侦察兵” 坐镇ICU守护重型患者 这个月第19次来上海 抗疫老兵又一次逆行
第6版:上海新闻 2022-04-27
援沪“大白” 江苏省援沪核酸采样队队员 黄榕

这个月第19次来上海

江苏省援沪核酸采样队队员 黄榕

“苏沪同心,守护上海就是守护江苏,只要上海需要,我们一直会在!”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苏沪同心,上海加油!”今天,是江苏省援沪核酸采样队队员、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黄榕这个月第19次来到上海,在微信朋友圈她写下如是文字。回忆这段援沪经历,她坦言百感交集。

“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新闻,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3月30日,接到支援上海的通知,但就在当晚,黄榕的祖母因为突发急病送往医院急救,作为医护人员很想守在病榻边照料,可肩上的使命让她选择舍小家顾大家。31日上午10时,黄榕收到祖母过世的消息,当时她父亲又因疫情在上海无法赶回,丧事只能由母亲操持。“医院领导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关心慰问,并询问我还能不能去支援,我依然坚定地回答:能!”

当晚11时,黄榕随医疗队踏上援沪征程。次日凌晨3时抵达昆山,吃过早饭稍作调整,穿上防护服带上物资,便动身前往上海宝山区,到达点位后立即投入到核酸采样工作中。防护服、面屏、手套、口罩、鞋套,一穿就是四到六个小时,时间到了再换一身防护装备接着干,从消毒、取采样管到拆棉签、采集咽拭子、将样本装入无菌采样管中,这样的动作她重复了上千遍。“忙完一天手都抬不起来,但大伙儿没人抱怨,一切都是那么默契。”

黄榕还身兼感控员,需要检查核酸采样场所以及防护设施是否到位,与社区志愿者反复沟通细节,确保核酸采样任务顺利进行。上海居民对工作的积极配合,让她印象深刻,大家有序、规范佩戴口罩前往采样点,前后保持2米距离,采样后立即戴好口罩回家。“当看到小朋友做核酸时,我禁不住想起了儿子,每晚回到驻地和他视频时,他总是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会告诉他:‘妈妈在外面打病毒呢,打赢就回去了。’他还一脸天真地拿着一个小棒子跟我说:‘妈妈,我去帮你把病毒打跑吧,这样你就可以回来了。’我的眼泪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黄榕已与孩子约定,待疫情散去,一定要再来一次上海,一起看看外滩的璀璨夜景、迪士尼的绚烂烟花,还有她支援地宝山的浪漫樱花。本报记者 唐闻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