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人员 程景
“我只是想,与其在家躺着,还不如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为全小区居民分发完第五批生活保障物资已经是深夜10时了。这是程景来到普陀区真如西村小区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第26天。程景是上海某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人员,也曾是真如西村的一名普通住户。今年3月底,当得知浦西地区即将实施封控,住宅小区全部封闭管理时,他决定来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做志愿者。
在这个有着3200多户居民的大型社区,程景和100多位“萌新”志愿者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岗的。所有人都没有经验,互相之间也不认识,配合不好,状况频出。“最惨的一次,由于我负责叫号调度不够合理,有几栋楼的居民几乎同时下楼来做核酸,一时间人群‘扎堆’,当时就有好几个居民凑上来骂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被人这么骂过,眼泪控制不住就下来了……但事后想想我能理解。”几次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后,志愿者们和居委会一起摸索着调整工作方式。4月中旬开始,小区内制定了志愿者分片区“对口”服务的工作机制。此后每一次做核酸都按南北区,分两组交叉叫号,有效避免了排长队的情况。
“最近,小区里新增阳性病例明显减少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守好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程景说,“但时不时还有居民偷偷下楼溜达、倒垃圾、遛狗。我们只能不停地劝、反复跟他们讲道理。”
由于“身份”特殊,程景常常处于一种随叫随到的状态。不少居民甚至误把他当成居委会工作人员。发放抗原试剂保障物资、为高龄老人送餐、为居民配药……因为“全能”,他的工作时间比普通志愿者更长,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1-2时。刚开始的几天他是在车上过的夜,后来居委会腾了间废弃的工作室出来给他休息。睡不到三四个小时,第二天又重新出现在需要他的点位。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对我说,如果哪天你坚持不下去了,想回去了,我们随时给你开出门单。但我想,既然我选择了来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等解封了,我想跟志愿者同事们一起出去吃个饭,庆祝一下。”
本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