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洁
天气渐暖,适宜拈花惹草,吃春笋、蚕豆和菠菜。然而眼下,封闭居家,物资比以往紧张,土豆、洋葱等常见、易保存的食物也变得异常珍贵。
母亲每日准备三餐,家中不多的食材在她手里总能搭配出不同的花样。六点的晚饭,母亲四点半开始动手准备。不一会儿,一个个盘子里,绿色、黄色都洗干净了,切完、搭配好,静静地等待着烹饪。准备烧一个菠菜汤,无奈没有皮蛋,母亲便放了几粒虾米,汤鲜得不得了,我喝了一口,大赞:“这可真是春天的味道!”她还炖一个排骨,没有常吃的玉米,正好昨天还剩下一节藕,于是,粉藕炖排骨,一藕两吃。凉拌一盘干丝,没有香菜、胡萝卜,母亲就放了芝麻酱等调料,依然被我们吃到空盘。
我常感觉母亲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随心自如地搭配,不管是吃饭还是穿衣,看似随意却都自成一统。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在母亲身边,看她买菜,去百货楼,不论买什么,总能找到另一个搭配的东西。过年无疑是我们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母亲早早地给我们准备好了新衣,搭配得体,也早就准备好了过年期间的食物,庆祝一年的收获。
在慢下来的居家时间里,或许把时间放到最平常的吃饭、穿衣上,才能从内而外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朴素,生活需要花心思去搭配、去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寻找到生活的趣味。而这种搭配的能力是需要时间培养的,只有形成自己对于生活、对于美的感受与认识,才有可能搭配出自己的个性与味道。
这种在搭配中酝酿出的味道,或许才是生活的味道、人间的味道。当没有富足的物资时,就需要人们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搭配一桌饭菜,不仅需要食材,更需要的是愿意去付出的一份心思。母亲经常说:“守住灶台,就守住了一家人的幸福。”如今在疫情之下,一桌花心思搭配出来的饭菜更能抚慰人们焦躁、恐慌的心灵,就像明代李贽主张的那样,“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搭配”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珍惜。母亲那代人,生活在物资比较稀缺的年代,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物尽其用,边边角角的料既能炖成一锅,也能钩成一只毛线包。
而如今,物资丰富,倘若谁在生活中节约一些水和电,节约一些剩饭和面包,反而可能招来一些疑问。也许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食物的丰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往后的日子,我们肯定还会遇到不同形式的困难,在自然万物面前,我们一定要学会节约和珍惜,学会平等和尊重。
疫情终将会过去,我们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但留给我们的问题值得许多人去反思、去研究。从个体来说,一个在生活中会花心思、会搭配,又懂得节约、珍惜的人想必应该也早已参透了生活艺术的奥秘。若再遭遇类似困难时,我们必将拥有更多的经验与智慧,收拾好心情,守护好家园,打点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