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楼栋群的微光 孩子的快乐 善用手机“拈花摘艳” 身边的动物邻居们 这一抱竟成永别
第8版:夜光杯 2022-05-03

楼栋群的微光

赵荣发

因为觉得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当不错,所以一直住在这个不新不旧的小区里。但是,不要说整个小区,就连我自己住的这个楼栋里,到底住着哪些人家也搞不清楚,有的甚至从来没有见过一面,哪怕匆匆。

有人说,这很正常啊。是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如果不是这来势汹汹的疫情促使我们建起一个楼栋微信群,这样的状态还将继续。

这个微信群,最初只是按照小区居委要求,以便于开展核酸检测而建立的,没想到它刚露脸,就点燃起守望相助的微光,温暖了大家的心房。

这个群里,有简洁惯了的通报。微信交流不重语法、无碍领会,显得很酷,第一个发问的群主就是如此:“听说203室是个孤老,今天有检测吗?”回复的主也同样风格:“应该有,我下楼时刚巧看到出门。”

“平时有啥困难?”群主继续发问,这回是202室的户主接招,表达上完整得多:“老人尚能自理,我们也不时送给他午餐的。”跟着推出了一个套餐的照片。这个答复立即获得多个点赞,有的表情图上并排跷起三个笔挺的大拇指,而202室户主则再次表示:“应该的,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我也会老的,谢谢大家!”

在这个群里,有好几个人表达了当志愿者的愿望,有年轻的,也有退休的大叔大妈。当然,群里也少不了求助。“@所有人,囤菜时忘了囤盐,家里没盐了,从昨天抢到今天也没买到。谁家有多的,可以买一包吗?”没想到“一石击起双鸟”,先是601室晒出一包盐:“这个可以吗?”接着是另一户人家的明确告知,“你是几零几的,我家有,可以来拿。”

这样的互助还出现在小视频里。搞不清是几楼的一位女主人,从自家窗口伸出手来,接过楼上人家用绳子放下来的一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一边解开结一边仰起头:“阿姨,谢谢你哦,送我这么多吃的!”没听到楼上阿姨有什么“不用不用”的回复,也许视频里没有录下,也许她觉得这样回复反倒显得太俗。

我无法在这里复制画面,只能摘录几句旁白:“经历了今年的隔离,才懂得谁人更珍贵。”“爱与被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走不出的那段阴霾,许多时候只不过是,我们将它当成了唯一”……

是啊,许多时候,我们在遇上一场困境之后,心头总存着一团挥之不去的阴云,然而,我以为,作者在这里更想指出的是,生活中从来不会缺席的,是那无处不在的“爱与被爱”,哪怕小如楼栋微信群里散发的微光,也能让你我抱团取暖,迎来胜利的曙光。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疫情堆积起阴霾乌云,我们用爱换来碧空蓝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