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恭候 生气盎然(帛画) 一场疫情,邻里情深 相遇“不老松” 近水还须善待水 关于借钱
第8版:夜光杯 2022-05-06

关于借钱

邬峭峰

一般来说,那个步步紧逼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当你难以顾及体面,将窘境告诉了有可能帮助你的人,尽管你已做好被婉拒的准备,但还是乐观了。往往,一旦向私人提出借款,会有个短暂静场,接着,尖锐气氛便陡然而至。平日用来遮遮掩掩的东西会纷纷脱落,只留下含义奥妙的对望。就像煮水铜壶那个把手,除去包裹着的层层布条,已不是平时那样了;再握,烫手到尖叫。

拒绝你的人,陆续排列成行。一般来说,真正会帮助你的那个人,假如存在,也将同样会以出乎预料的方式出现。

想象中,应该不是这样的,但这就是常态。道理简单,当你向个人申请借钱时,你多半没有足够关切到,别人对财产安全的重视,远非你料想的那么轻巧。你很惊诧,人们竟然如此不怕失去你,而只是怕失去钱。你发现,你已是一个有问题的载体了,接近你,就像接近一柄悬空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令人不自在。至于你的高尚性和体面,只一个回合,就被忽略了。

有人猜测,你的请求,似有1%的不良嫌疑,为保全他的智商和财产,他宁可对你99%急需搀扶的事实不予关切,就回绝了。有人觉得,你眼下状态低劣,玷污了他社交层次的清誉,你已失去了互利价值,在通讯录里删除你,不会有利益上的负面涟漪,就回绝了。有人担心,你缺乏偿还能力,索债比借债还要头痛,凭什么你的麻烦,要转变成他人的惴惴不安,就回绝了。有人自知,眼下并没有能力出手相助,但也不愿让你知道得那么清楚,就回绝了。有人认为,你有点交浅言深,这等两难的情状本不该出现。也有人认为,你不够努力,怎么可以轻易分享他人以血汗换来的收成?这么想问题的人,过去或也求助过他人,但时过境迁。有人暗忖,若以真实的A原因拒绝你,妨碍他进一步看高自己,就找一个B理由回绝你,也哄骗了自己。当然,出于各种考虑,连回应你一下,都省略了,亦不在少数。

既然是一种请求,所有的回绝,都该被理性接受。如果你以往并不仇富,盼你依旧。事实是,他人的钱财和你们之间的情谊相比,在天平一侧,你像飘起的一只气球,鲜丽得窘迫。你一筹莫展,陷入懊恼、耻辱和慌乱。这便是对一个失误、失利、失败者的惩罚。

在我们周围,为什么不少人不太愿去体谅,甚至帮助有钱款需要的人,包括当初有过向人借钱经历的人,后来也不见得愿意将心比心地看待现时的借钱人。

人们总以为借钱人,要么是破格消费,要么在哪儿有了过失,再加上不太慎重地开口为难他人,他们是活该受到冷遇。借钱人在哪里出了问题,是一定的,但他们未必不是良人。很多人想到的是,你为什么要自愿落到这种地步呢?不应该让你在团团打转中,外加收到个严厉教训吗?

因缺钱而临危,退无可退时的接续步,越走越难看的案例,天下比比皆是,可谓底线难舞。不少缺钱者,被紧迫的态势追逼,心一横,就朝赖和骗的方向绝尘而去了。难怪人们反感借钱,后续种种不愉快的概率实在太大,简单避过,几乎成定式。

上海方言里有个老到的说法,它应是从市井百态中提炼而成的箴言。叫作:碰到事体,脚花勿要乱。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命中难防的危难,人处逆境,能否守住步调不失稳,高下在此分野。有人从此下坠,有人多了一次深刻检视自己的珍贵机会,藉此起飞,也未可知。

有人说在国外,大家很少互相借钱,那主要是指中产以上。再说,发达国家用社会方式,解决了合理透支和借贷需求,比如求学、求医等款项的短缺。这些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实现,还需要或长或短的时日。

我有位老友在悉尼做过多年蓝领,他有个同事杰克逊,是流水线工人,也是厂工会主席,土生土长,单身,三十岁,英格兰裔。杰克逊主席几乎每周一,都会向我朋友借二十澳元,每周四下午发了工资就还。我觉得这样的借法,也没太大不好。杰克逊主席的信誉,让他多了利用资源的机会。朋友还说,他厂里有个股东,是早年从匈牙利来悉尼的犹太人。犹太股东曾告诉我朋友,他有三个女儿,小女儿买房向自己开口借钱,股东资助了她。他说,现在给你的这部分,将在我遗产分配中明文扣除。他对公平的把握,明明白白;同时又让孩子的居住条件,提前获得改善。

我甚至觉得有钱人把钱借给有急需的人,并非什么不好的事。囤积的财富资源,变得活泛起来并流向急需,有些琐碎的民生小问题,也多了解决渠道。只是人和人之间的信誉、契约精神会经受更多考验。

一方面,一有借贷发生,就有偿还上做得不够好的行为;一方面对需要借钱的人,体谅和尊重不够。真没必要把借钱看得那么吓人和不够尊严。真正应该重视的,应是对契约、公平、信誉和互助精神的恪守。财务上的融通,不是什么落伍的标志。向私人借钱,所谓在国外社会不盛行,是和国外社会服务体系相对完整和成熟有关的,不完全和人的精神底蕴有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物质享用的选择丰富、金融活动的盈亏增多、无法预料的种种急需也频繁不期而至,避开向借偿刚性的机构借钱,而从私人那里获得借贷的需求,明显上升。

一个不难发现的现象是,人们对用款需求者的体恤不够,而习惯于仅仅紧盯或责难他们的失利、超前或无能。英雄辈出的时代,会有一个很大的挫败者基群,由他们托起寥若晨星的俊杰。对暂时从事商业活动等不顺者的关切,以及对他们二次冲锋的鼓励,应该算作一种人间温暖。

有机智者,或许会说,做那种把钱借给人的善人,就从你本人先开始吧。坦白说,借入和贷出这两种角色,我都做过,没什么大不了。

敬祝境遇不顺者,向好向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