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柏林音乐厅 (速写) 蓝花碗 艺在五月 一个骑车人 有白烟升起 写小说的唐大郎
第8版:夜光杯 2022-06-03

艺在五月

汪澜

五月,属于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所谓“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月,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这样的季节,本该“万绿千红深处坐”,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申城民众尝到了“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的滋味。这两个月的林林总总,相信将成为我们这座城市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而载入史册。

抗疫期间,炎黄书画院的画家与市民一起,经历了上海的艰难时刻,也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坚强和优雅,看到了众多为了守护城市安全、保护市民健康,保障基本物资供给的逆行者的勇敢无畏和奉献精神,看到了普通市民在患难中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于是,他们拿起画笔,录下了这一特殊时段,上海和上海人一道道难忘的风景。

在这些风景中,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大白”——核酸检测的“大白”、方舱里的“大白”、防疫专家“大白”、白衣天使“大白”、民警“大白”;小区志愿者“大白”、物资保供“大白”……他们的形象想必已经深入人心——在画家的笔下,他们虽然模样相似,但场景不同,姿态各异,“大白”的群像,构成一幅宏大鲜活、栩栩如生的抗疫英雄谱。自然,这英雄谱中也有不少普通市民的身影,没有他们的配合和参与,就不会有上海抗疫的胜利,而他们在疫情中焕发出的关怀老弱,帮助邻里的种种善举,也成为画家笔下极好的素材。

发现疫情中的一些热词,也成为画作的题目,如《核酸码》《鸳鸯火锅(分江而治)》《小队长》《全家桶》等等,不得不佩服画家们独到的观察力,画作透露出的幽默感,多少体现了民众尽力化解艰难的能力和心态。

画作中也不乏自然景观,绿意萌发的行道树、鲜嫩欲滴的果蔬、金灿灿的油菜花、倒映着蓝天,等待播种稻秧的水田……我知道,这是画家们心中的5月风景,是他们对上海春天的美好想象,寄托着大家对申城复苏的殷殷期盼。

“五月画展”是炎黄书画院的传统项目,源于生活,坚持人民立场,是画展的宗旨,也是画家们一贯的追求。当4月中旬书画院发出以抗疫为主题的征稿启事,画家们一呼百应,很短的时间,就有81位画家捧出了147幅作品,他们中间,有书画院会员,也有画坛名家;有年长的画家,也有年轻的新锐画家。入选参展的画作,涵盖了各个不同的画种,风格各异,寓意丰富,构成一幅申城抗疫全景图。今年的“五月画展”将移至线上举办。两个月的抗疫经历,相信绝大多数上海人,对安全、家庭、科学、自由、尊严、友爱这些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因此参展作品也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共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