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丹 郜阳)“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北京时间6月6日零时26分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申城今天告别入汛以来的首场暴雨,气温气势如虹,一路蹿升到31℃,夏日氛围感“拉满”,也恰好应了“芒种”节气是仲夏时节开场的景。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排行“老九”,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描绘古代人农忙的一个节气。古时候,“芒”与“忙”互通,《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这样提及这个节气:“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指的正是有芒的作物(麦)应收,有芒的作物(稻)当种。如果说,小满节气拉开了“三夏”大忙的序幕,芒种节气则迎来“三夏”大忙的高潮。在这个时段,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着耕种,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黄河流域“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芒种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是一个带有转折意味的节气。芒种期间,太阳会逐渐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气温会显著升高,雨量也很充沛。在上海,“芒种”节气的常年平均气温为23.9℃,平均降水量为83.3毫米(徐家汇站为代表,以6月6日至6月20日计)。不过,在多数年份里,上海虽已在此时入夏,但是酷暑并未来临,35℃以上的高温天气也并不多见。但由于上海通常会在6月中下旬进入梅雨季,因此,芒种节气后半程时不时会和梅雨“重叠”,在此期间也就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今年“芒种”的开场虽然颇为“热”闹,气温超过30℃,但是未来一周的最高气温会回落到30℃以内,周二开始,气温会进入平稳区间,最低气温预计为20~21℃,最高气温在26~28℃间,尽管白天阳光助力,午间“热”气十足,但早晚颇为凉爽。
上海岳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郑敏介绍,芒种时节,养生应注意健脾清热利湿,劳逸结合。夏日昼长夜短,起居宜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有利于气血运行。此时节湿气较重,使人处于慵懒状态,午休30分钟,可缓解疲惫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患有关节疼痛及麻木病者,要尽量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适中,减少疾病的复发。阴雨天气,家中易潮湿,要注意除湿,可在家中使用抽湿机或放置干燥剂以祛除湿气。
该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马莉说,芒种时节雨水增多,气候炎热,故此时养生在饮食方面宜清补,注意清热祛湿、健脾益气。“芒种期间要多食蔬果,如菠萝、苦瓜、西瓜、黄瓜、绿豆、赤豆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