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举
《上春二首》:“相思最是惜相思,待欲重逢忆别离。一棵菩提命中树,开花结果总无期。”“渔樵峰泖梦交加,吴带曹衣雨意赊。十里梅花今不见,上春村落始樱花。”
相思可能是人间最普及、最持久的感觉,自然也可能是人间最具诗意的感觉。相思无尽。相思是难以承受,相思中的每个人,都是羸弱的。相思的感觉,最是珍贵,这感觉甚至胜过了人间可以有的所有感觉。《桃叶歌》中的“桃叶”,原是王献之爱妾,后世泛指所恋之人。“桃叶横江去不回”,是郁达夫的句子。他写他的相思,想到了至今尚在的金陵桃叶渡,还有王献之在那儿等候桃叶到来的往事。王维是大诗人,他把相思比作了红豆,他觉得相思是红色的。这感觉,后世人感同身受,也就武则天是个例外。她也写相思,竟然写出了“看朱成碧”这样的感觉来。相思中的女人,把朱红看成了碧绿。她感觉,相思到底该是绿色的。
相思大抵是无奈造成的。值得相思的人,本来就少。在意之人,偏偏天各一方。内中的因缘,总是一言难尽。前辈寿石工,有副极好的对子:“与君之别,略多白醉;毋我为念,不改朱颜”。他对他相思着的人说,你知道我喜欢喝酒,可和你分别之后,我即使喝醉,也是白白醉了。还有,你千万不要太思念我,这样,可以保存你原来的容颜,不会急急忙忙地老了。寿石工这对子的原作,黄永玉裱好,挂在了自己的卧室里。黄极喜欢这对子,还在给我的一幅画上,特地题录了它。画面是一个大抵喝醉的老人。
久别的人,忍不住相思,相思的人,盼望重逢。重逢了呢,又是离别,而离别,又是相思的起始。突然觉得相思的感觉,和菩提树相像。人说菩提树,是棵别样的树。菩提树有无开花、有无结果,僧人难以言说。相思的感觉也是这样。相思,说是像桃叶、像红豆,又说是像想象中的绿色、想象中不改的朱颜。唯一可惜的是,相思的时候,所谓有无,已然难分。
在一地住久了,自然要念及一地的来龙去脉。有幸生为中国人,所在的每一地,都是高古之地。卜居云间,自然流连九峰三泖,感觉山水之间,曾经的渔樵,还有耕读,一定很快活。还有画中的曹衣吴带,史书里的衣冠肝胆,一直在不远的先前和眼前,生生不息。总有一些风雨,打湿他们的青青子衿,还有我辈的思念。
从小有个朦胧的想法,感觉这一回人生,就要活在高古之地。到了垂暮之年,做到了。人事不言晚。人可以老去,每一个日子,却是同样的,阳光、水分和空气,都是同样充足的。
上春时候了,村落边十里梅花,纷纷落尽。樱花开了。樱花和梅花毫不一致。樱花是木本里的烟火,来去匆匆,只一瞬锦绣灿烂,决然离别。樱花是人间的爱情。爱情,说到底,也就是烟火。只一瞬开放了,接下来就剩亲人的情分了。如果无奈离别,天各一方,就只有无尽的相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