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涛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广涛
6月28日至3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参加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成为首位参加北约峰会的日本领导人。北约的传统关切以北大西洋以及欧洲地区为主,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域外国家获邀参会则释放出更多不寻常的信号。本期“论坛”特请专家对此解读。
——编者
1 彼此接近早有迹象
问:日本与北约近年来有哪些互动?
答:日本一直以来都是北约在域外最重要的伙伴国,但是两者之间的快速接近则是近些年才开始的事情。北约于2008年将包括日本在内的9个国家认定为北约在全球的伙伴国。2018年,日本政府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设置大使级代表处,这意味着双边关系的正式升级。随着日本政府“印太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印太”地区打造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并建构相应的集体安全组织也是日本政府筹划的事项。
目前在“印太”地区已经存在美日印澳四国框架(QUAD)这样的多边机制。日本是该机制成形的积极推手,并于今年5月23日以东道主的身份主办了四国领导人线下峰会。舆论界对QUAD最大的担忧是其有无发展成为“小北约”或“亚洲版北约”的可能。对此,日本前任首相菅义伟在2020年9月上台伊始曾明确表示不寻求建立“亚洲版北约”,同时也不会建构排他性的类似组织架构。
但是,日本与北约关系的愈加紧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俄乌冲突”以及“牵制中国”成为日本深化与北约关系的重要考虑。岸田文雄在今年3月24日出席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曾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举行会谈,会谈中双方就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以及北约寻求在亚太地区的合作达成了共识。4月7日,日本外相林芳正受邀参加北约外长会议,这也是日本外相首次参加北约外长会议。林芳正在会议上表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不能够单纯将欧洲与“印太”地区的安全问题区别开来讨论,由此可以看出日方想要拉北约入伙“印太”地区的意图。
“俄乌冲突”与“牵制中国”构成了日本与北约接近的“表”与“里”。“俄乌冲突”是“表”;“牵制中国”是“里”。日本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迅速对俄采取制裁,公开表明支持乌克兰的立场使得日本与北约的关系迅速升温;而北约与日本之间在“牵制中国”的问题上则互有需求。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北约的触角已经伸向了亚太地区,在2021年6月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在当时就成为重要的讨论议题。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期在防卫领域的表态也让舆论产生了接近北约的联想。在5月23日举行的日美领导人会谈中,岸田表示日本有意在5年内将防卫经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提高到2%,全方位配合美日同盟的“延伸威慑”。这里2%的占比是对标北约各主要成员国的防卫经费比例,可以看出日本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在积极靠近北约。北约作为以冷战为背景、以地缘为基础而形成的集体安全组织,日本与其接近值得警惕。
2 裹携北约谋“出圈”
问:日本为何向北约靠拢?
答:日本在峰会期间除参加北约领导人既定会议之外,还将探讨举行日韩澳新四国领导人首脑会谈。日方毫不避讳地指出,此次日本组局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目的就是牵制中国在东海、南海以及南太平洋海域的行动。日本为何进了北约的“大圈子”却又谋划“小圈子”?
首先,日本期望寻求建立多边机制来牵制中国,因此将北约军事安全合作的架构、模式以及路径视作效仿对象。当前大国战略竞争愈演愈烈,日本意识到单纯依靠日美同盟已经无法有效地牵制中国,诉诸多边机制成为其重要选项。除前述日美印澳四国机制以外,日本还积极谋求加入“五眼联盟”情报系统。日本多次利用七国峰会、二十国峰会等多边场合炒作人权、台湾等议题,并与北约主要成员国如英国、法国、德国均建立了外交防务(2+2)会晤机制。日本此番参加北约领导人峰会可谓新鲜的尝试,未来不排除会进一步扩大合作的空间,同时在实操层面或有联合军事演习等动作。
其次,日本强化同北约合作反映了政治军事大国化的诉求。无论是联合北约来牵制中国,还是在北约峰会框架下建立日韩澳新四国会晤机制,都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化的企图。日本在防卫经费领域所做出对标北约的表态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宣示。受到战后和平主义的束缚,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突破备受制约,而防卫经费翻倍让日本看起来更像其所追求的“正常国家”。当前日本所着力推进的“印太战略侧重于经贸领域,如果能够通过与北约的合作而补强其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薄弱环节,那么可以让政治军事大国化更加名副其实,最终实现与美国“印太战略”的合流,日本也有望更具引领性作用。
最后,日本领导人高调参加北约峰会,在外交以及军事安全领域的表现也有服务国内政治需要的意图。岸田文雄自去年9月执政以来,内阁支持率低开高走。日本此前实施对俄罗斯制裁、举办日美首脑会谈和QUAD领导人峰会成为岸田内阁的加分项。但是,近期受到日元持续贬值、民众生活消费压力增大的影响,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大幅度滑坡。日本将于7月举行参议院选举,自民党能否维持并扩大当前议席,以自民党为中心的修宪势力能否维持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议席是本次参议院选举的重要看点。岸田政权只有通过在外交上的积极作为才能换得选民的支持,而此次北约峰会则是参议院选举前岸田本人在外交舞台上必须把握的“高光时刻”。
3 前景并非一马平川
问:日本的意图能否如愿?
答:日本迅速接近北约看似环环相扣的如意算盘,但其前景并非一马平川。在如何处理同北约的关系问题上,日本需要作出谨慎的思考和应对。
首先,北约不是铁板一块。俄乌冲突发生后,北约对外虽然展示出近年来罕见的凝聚力,但也存在着杂音。在丹麦、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上,成员内部存在不同声音。至于北约插手亚太事务,相关成员国对此亦莫衷一是。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此前曾鼓吹“北约全球化”,并呼吁联合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但这只是服务于英国在脱欧后“全球英国”的战略需要,未必能够代表北约的主流意见。如今欧洲因为俄乌冲突随时有分裂的危险,而《时代周刊》网页版也曾刊文表达了对北约邀请日韩参加峰会的担忧。考虑到多数成员国的地缘方位,北约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精力联合日本、布局“印太”。
其次,日本单方面示好也不足以让北约涉足亚太。北约在印度洋和亚太地区的合作伙伴除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还有蒙古、巴基斯坦、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出于地缘利益,这些国家不太可能将与北约的制度化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即便是在月底可能举行领导人会议的日韩澳新四国,也并非铁板一块。日本和澳大利亚对四国领导人的会谈态度积极,韩国目前则还没有明确的回应。新西兰对澳大利亚过度染指南太地区持批评态度,也反对以排他性小圈子的方式来对抗中国。
最后,日本背离亚洲并将外部势力拉入亚太的行为亦有可能遭到亚洲的孤立。近一段时期以来日本热衷于把域外国家和组织拉到自身所建构的“印太”区域框架中,无论是英国示好“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还是北约强调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背后都有来自日本的积极推动。日本作为亚洲国家,在国际社会上也往往以代表亚洲自诩,但是其思维和行事逻辑却又偏离作为亚洲一员的原则。在不久前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张主张以“亚洲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国与国之间应本着相互尊重的立场处理问题,而不是将自身观点强加给对方。当日本在思考如何以北约来制衡中国的时候,或许应当反思这些举措是否偏离了“亚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