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如梦 (中国画) 一棵野桃树 米块与抹布 有三位青年 人不迷惘枉少年 细节
第13版:夜光杯 2022-06-28

有三位青年

钱红莉

有三位青年,同去巴黎学画。两位学成归来,其中一位,慢慢坐上了美院院长的位子,颇受国家重视,同样广受大众追捧。另一位回国后,起先任教于美院,后辞职,专心绘画。作画前,他囫囵煮一锅饭,连食数日。最后,不得已,将半生心血悉数毁尽,冲入洗手间,离开上海,远走香港。

还有一位,一直留在巴黎。他的画,曾经深受著名经纪人赏识。后来,为坚持个性,免受钳制,与经纪人分道扬镳。原本家境优渥,后破产。穷困潦倒的他,去餐馆洗过盘子,去瓷器厂画过粗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租居小屋取暖,煤气中毒而逝。

三位青年,分别是徐悲鸿、林风眠、常玉。

留在巴黎的是常玉。他的画,浸透着个体生命的孤独感,像一个人在黑夜仰望星辰,抑或睡不着的夜,于窗前静看满月……我每次听肖邦,眼前总要闪回常玉的《幼鹿图》,或者一只孤单的小象置身浩渺无垠的沙漠……肖邦的琴声,与常玉的墨色,是同质的。

古典乐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颇为相融,自洽地达成了视觉与听觉的互通互补。比如林风眠系列侍女图卷,总叫人想起柴可夫斯基《船歌》,或者马勒《大地之歌》,极尽宽阔而又疏离的柔美,遍布初月将升茸茸一片的安详。

西方教堂壁画中的圣母像,与我国古寺的观音有着相似的气质,慈悲、安详,横贯富态之气。观音起先是男性形象,后来,慢慢地,在民间普遍地演绎为一个女性形象了,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林风眠的侍女,眉宇间有着似有若无的哀意——这哀意里,有着不被驯服的点滴妥协。

每次听《船歌》,几欲盹过去,恍惚间,琴声破空而来,一如正午响雷,将生命的哀意敲醒,大雨飞泻。亦如盛夏观云,长空万里的白里,也会隐藏不为人道的哀意。说到底,还是生命的孤单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