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虹桥交通枢纽的SKYBRIDGE HQ天会 杨建正 摄
安姆科江阴宝柏基地食包车间的复工场面
安姆科江阴宝柏基地食包车间的复工场面
“沪苏浙皖”微信公众号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拖着行李箱,背着双肩包,6月24日上午,广联达集团副总裁郭建锋走进久违的虹桥国际机场,准备开启为期三周的出差。“第一站是成都,先要在隔离酒店待7天,才能自由行动。接下来准备全国各地跑一跑,为放缓了两个多月的项目加加速。”
2018年广联达将长三角区域总部落户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年出差七八十次的郭建锋早已习惯了上午还在上海办公室开会,中午走进虹桥火车站或者机场,下午就见到了另一个城市的小伙伴。而这一次,是他时隔4个月的再次出发。
迫不及待的不仅是郭建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如何稳扎稳打地按下“重启键”,成为企业另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是上海,整个长三角都期待着经济能够复苏。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尖峰,立足国际开放枢纽的“大虹桥”正以最大的动力,加速恢复和重振。
协同重启
保障长三角产业不断链
从青吴嘉到“大虹桥”,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是物理距离的链接,也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同一个产业,很可能融资在上海,研发在苏州,营销在杭州,生产在安徽,上下游高速运转。
但在今年初,一场疫情不但让长三角地区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也出现堵点。如何突围?如何重启?一批落户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总部企业选择“动起来”,以紧密协同保障长三角产业“不断链”。
“此轮疫情期间,安姆科13家工厂做到了100%无停工。”安姆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余昕很骄傲。安姆科集团中国总部、苏州工厂和江阴的三家工厂一度深受疫情影响,但众多客户是抗疫所需的医用和民生用品企业,如生产连花清瘟、新冠检测试剂的厂家等,安姆科为其提供直接包装膜,供货不能中断。
守厂护厂,保障下游客户产品正常交付,成为安姆科的“不二选择”。经过多方努力,安姆科中国区总部及13家工厂被认定为“上海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供企业”,优先获得生产加工、物资采购和物流等支持。结合全球采购和供应链资源,江阴基地在中国总部的支持下不但做到了供应链畅通,还充分扩大产能,优先保障防疫相关产品的生产。
疫情同样牵动着半导体产业的神经。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半导体企业更是涵盖上下游各个环节。以经销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元器件及提供集成电路设计应用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文晔集团,旗下文晔领科入驻“大虹桥”的第二年,就被市商务委认定为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司,集团行政暨财务总监王明全说,即便是最困难的两个月,长三角制造业也没有躺平,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文晔集团的业务已基本恢复。
“4月和5月,由于物流阻力重重,部分上海客户无法收到元器件,导致一些订单暂时无法落实,销售额下降了12%到15%。但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我们已经追回来了。”王明全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上海员工以居家办公的方式保证业务不断线,但有些瓶颈是企业自身无法突破的。
“没想到最大的问题是开发票。”他说,公司每月要开出2200张以上的发票给到客户,疫情期间打印发票的设备被关在公司,怎么办?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闵行区南虹桥管委会的协调下,他们顺利将设备从办公室转移到了员工小区,确保业务正常运转。
“尽管出不了差,见不到客户,但我们依旧保持着工作状态。”以长三角区域总部为核心定位的广联达上海基地,则在疫情期间将资源协同的特性发挥到极致。郭建锋表示,上海发生疫情后,公司紧急调动长三角其他区域资深项目实施人员、内部业务专家组成临时项目团队,线下牵引上海团队服务的长三角客户,通过视频会议、微信群等,与上海实施团队、客户一起,解决项目中客户遇到的问题,推进长三角项目有序开展。
提质升级
扎根大虹桥信心不动摇
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及经济社会活动也早已同频共振。在“龙头”上海陷入疫情期间,堪称“长三角流量中心”的“大虹桥”一度停滞。但危机中孕育着生机,全球企业总部扎根在此的信心并未动摇。提升总部能级、推动项目落地……一系列新动作正在进行中。
疫情期间不曾“躺平”的安姆科,将于今年7月迎来全新启动的安姆科亚太研发中心,落址于“大虹桥”相距两小时车程的江苏省江阴市。这是安姆科集团除北美之外,全球最大的创新中心。安姆科表示,作为结合全球视野、知识和资源的“能量谷”,安姆科亚太研发中心布局在中国,是集团持续看好经济和消费者品市场发展的有力证明。“未来安姆科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市场的辐射作用,拉动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步发展。”
亚太研发中心接收的指令,未来将出自位于“大虹桥”的安姆科大中华区总部。记者了解到,考虑到在华业务的发展,亚太高管包括亚太营运总裁及亚太采购总裁都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办公。同时,安姆科也在考虑将亚太总部设立于此,更好地服务中国以及亚洲蓬勃发展的市场。
看好中国的消费大市场,文晔集团也在考虑提升总部能级,立足“大虹桥”,辐射亚太区。“集成电路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地,长三角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上海更是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与中心。”王明全表示,入驻大虹桥之后,文晔集团在华每年有20%的增长,即使遭遇疫情,年度增长目标没有下调。趁发展之势,文晔集团计划下半年将地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
“无论是5G基建、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家电,国内外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快速上升;大虹桥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也没有变,我们扎根于此的信心当然不会动摇。”
而在郭建锋看来,疫情确实带来短期影响,但长期利好没有消失。“广联达将长三角区域总部设置在大虹桥,看中的是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他表示,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总部的基因,无论技术研发还是创新项目都会优先在上海落地,而“大虹桥”也是广联达走向国际的“桥头堡”。“疫情期间我们和大虹桥携手共渡难关,如今也要一起向前发展。”
云聚虹桥
抓住新机遇做大朋友圈
战“疫”,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疫后,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韧劲”二字。走出“阴霾”,长三角一批大项目迎来新节点,“大虹桥”也以新姿态走到“云上”。
重大项目抓进度。日前,华为青浦研发中心(F组团)首座研发办公楼封顶,计划打造华为全球最大创新基地;新虹桥研创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助力虹桥前湾地区及大虹桥区域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圈。
基础设施拓新路。在青浦区沪苏湖铁路练塘段,随着预制箱梁浇筑成功,该路段的建设进入桥梁铺架的新阶段。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工程重新动工,未来将成为连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商务区的重要通道,助力长三角居民便捷流动。
招商引资先“上云”。为了加速上海经济恢复和重振,今年以来,“大虹桥”克服疫情影响,强化“云端”招商体系,确保投促“不断线”、服务“不打折”,累计吸引53个重点项目近500亿元投资落地,继续做大长三角“朋友圈”。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日前在线举办“潮涌浦江云聚虹桥”发展机遇说明会。接下来,商务区还将举办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推进“1+3+X”投资促进年度活动体系。
“1”就是推出一个发展计划,在7月下旬举办“潮涌浦江”虹桥国际商务区伙伴计划起航活动;“3”就是实施三大走出去招商行动,举办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系列推介、“四高五新”产业链精准招商、国际赋能专项推介;“X”就是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活动,全力推进“论道大虹桥2022百家上市公司闭门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全球招商合作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虹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