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用丹青讲述中国,赓续奋斗之力
第12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2-07-02

用丹青讲述中国,赓续奋斗之力

陈家泠《井冈主峰》

汪家芳《万里长城永屹立》

乐震文《黄土驰风日月星辰》

张弛《邮政大楼》

丁小方《中共一大纪念馆》

洪健《中共一大纪念馆》

丁阳《石库门的新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程中,涌现过多少气吞山河的英雄事迹、感人瞬间、壮美图景?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又书写下怎样浓墨重彩的篇章?

上海老中青三代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饱含感情的笔触,书写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展现博大、辉煌的文化气象。——编者

红星照我行

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新海派画家,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这三者在我身上集中体现了。这几年,从南至北,我沿着中国共产党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坐标,在感悟祖国大好河山华彩壮美的同时,对红色地标进行浸入式采风、写生、创作,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创作书法,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性。

脊梁屹立永不残

十多年来,余曾多次攀登长城,领略万千豪迈气象,犹听风雨苍茫浩浩,顿悟中华民族脊梁精神之所在,更为今日中华儿女昂立世界潮头赞叹。遂草成一首《远眺长城》七律:攀至峰顶作遥看,红日东方破晓寒。水境摇清谜鸟下,云烟侵翠隐龙蟠。大刀曲内魂长在,烽火台边血未干。豪气峥嵘深入骨,脊梁屹立永不残。

赤心寻源

去山西写生,我们从太原包了车一路往黄河、延安方向去,这里有毛主席当年走过的路,有红军纪念馆,有习主席插队的地方,有黄河第一湾,在这里深深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昔日荒瘠、苍凉的大地,如今在党的退耕还林的政策下,变得一片绿意盎然,黄土高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不赤心寻源,怎么破得了原有的茧子?

我爱母亲河

上初三时,到国棉廿一厂画布置的油画,途经苏州河,那时的苏州河又臭又黑。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经过治理,两岸的步道全打通了,鱼儿在水中游,鸟儿在天上飞。我们前些年买了苏州河边的房子,平日可以漫步在苏州河畔。作为苏州河变迁的见证者,为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深感幸福,为能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而深感荣幸。

胸中的浩荡和骄傲

无论画什么题材、什么样式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都是要画出当代画家的气韵。在画一大会址时,我用写意的笔墨,用红色的视觉主基调与石库门遥相呼应,寓意了革命希望之光的传承。回溯党史,初心为始,百年风华,那份胸中的浩荡和骄傲,助我在落笔之时更有底气。

将党史与现代艺术审美融为一体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一直关注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积淀。为了创作《上海·红色起源地》,我研读了党史,深觉铭记历史、再现红色印迹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创作中,我尽可能做到与时代审美相契合,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形式,将党史与现代艺术审美融为一体,探索个人艺术风格与主题性创作精神内核的契合与统一。

年轻一代小康生活的真实印记

这幅作品可以说是当下上海和我一样的年轻一代小康生活的真实印记。飘窗外的石库门建筑承载着我们儿时的记忆。我们将接续上一辈的奋斗,我们既是社会生活奔小康的亲历者,又是新时期小康生活的建设者,更是中国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见证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