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伊朗南部6.1级地震已经造成3死19伤 俄罗斯:北约已明确发起全面对抗 印度禁用多类一次性塑料制品 广告 外籍人士:“东方之珠”未来会更好
第7版:国际新闻 2022-07-02
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 香港这25年更具魅力

外籍人士:“东方之珠”未来会更好

风雨同舟,血脉相连。不知不觉,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年。25年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占据得天独厚优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汇聚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精英。

在爱国者们的守护和共同努力之下,摒弃噪音,见证蜕变,越来越多外籍人士纷纷表示,看好这颗“东方之珠”。

25年前,许多人在兰桂坊与朋友交杯庆祝香港回归的时候,有西方媒体曾质疑回归后的香港能否保住“东亚奇迹”“亚洲最强金融中心”的位置,宣称香港的未来“结束了”。

回望25载,虽然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遭受过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以及非法“占中”、“修例风波”的冲击,虽然质疑和唱衰香港的声音还在,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1997年以来,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稳固,从未动摇。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这两年,一些西方媒体总是喜欢拿离开香港的人员或企业说事。留在香港,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艾伦·泽曼的坚持:“可能会有一两家企业离开,而我在这里已经50年了,我哪里也不去。”

泽曼不愿离开,不仅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有了感情。“整个中国是这座城市背后极具魅力的一部分,尤其对商界而言。”

数据足以说明,有了祖国作为坚强后盾,香港在这25年里正在变得更具魅力:与20个经济体签订8份自由贸易协定,与31个海外经济体签订22份投资协定,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9000余家,初创企业数目增至约4000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数量从1997年的619家增加到现在的2500多家,连续25年获评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殊荣……

难怪一名在香港工作的外籍金融服务专业人士表示:“只要对我们的服务有需求,我们就会在香港。”另一名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的外籍高管说,一国两制之下的低税率和不一样的金融体系,是人们始终青睐香港,尤其是商界人士看好香港的重要原因。

“独特的地理位置,弥合东西方鸿沟,这意味着如果你想拓展业务,香港仍然是首选。”曾在两家大型国际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如今创办了一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数字支付解决方案企业的伯特兰·特奥,在《企业家》杂志撰文《香港仍然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商业门户的7个原因》。他指出,注册公司便利快捷,保持较低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注重保护商业隐私,作为自由港不征收进出口关税,与中国内地企业交易方便等,使得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享有盛誉。在特奥看来,无论是新加坡、首尔、吉隆坡、曼谷还是雅加达,“要取代香港的标杆地位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更何况,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连接了起来。2021年,这块不到全中国0.6%土地面积的区域,创造了全国1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韩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欧弗霍尔特颇为感叹:“从香港到深圳只要14分钟,粤港澳大湾区就是香港的未来。”本报记者 齐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