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千年前长安人如何生活? 揭密上海的城市密码 扩大戏曲社交圈 吸引圈内圈外人
第7版:文体汇 2022-07-03

揭密上海的城市密码

纪录片《人民之城》以民生视角解读城市运作

从明天起,7集系列纪录片《人民之城》将在纪实人文频道开播。这部每集15分钟的纪录片,尝试从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食品、水、交通、垃圾分类、文化艺术等民生角度,解读上海这座城市的运作,力图用数据来展现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上海的改变和进步。节目组在探访城市的过程中,记录下很多平凡的工作者,他们诉说着那些听起来很细碎、很专业的“数字”,正是这些人、这些数字,组成了这座城市的运转“密码”。

每年3月,上海统计局都会公布一份报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这份报告中,有些数据大家很熟悉,比如,全市常住人口近2500万。但是,更多的数据很少有人知道:上海日均处理2.55万吨生活垃圾,消耗824万立方米水和4.79亿千瓦时电,收发1025万件快递,完成超过74.5万次诊疗,公共交通运送1399万人次,进出港旅客17.9万人次,各港口吞吐货物212.7万吨……

“这些庞大的数字,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城市。我们在想,上海这样一座国际超级大都市的运行,背后一定有其行之有效的规则、体系、流程等,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密码’。”纪录片《人民之城》总导演刘丽婷说,“尊重这套密码,掌握这套密码,城市就能平稳有序;忽视这套密码,破坏这套密码,城市就会遇到问题。那么,这是一套怎样的密码呢?”带着这个问题,节目组求教了很多部门,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他们那里,节目组发现了更多、更具象的数字,同时也听到看到了很多不能仅仅用数字去描绘的故事。

比如在凌晨4点,上海还未完全苏醒,节目组来到杨河地铁基地——中国最大的地铁停车场,那里有59条轨道,停放着包括11号线在内的80列地铁车辆,高峰时间段,每两分钟就会发出一辆列车。节目组见到了地铁11号线的驾驶员邹琦,并记录了他的故事,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了上海地铁正点率超过99%是怎样做到的。

嘉定区的江桥批发市场承担了上海60%以上的蔬菜供应,节目组用镜头记录下食品检测采样员徐勇敏师傅,一个每天要在市场里走20000多步的中年人,他的故事也将告诉观众,为什么上海食品抽检合格率能够达到99.92%。

观众还能看到在杨浦大桥上,工程师周哲峰正在给大桥做例行“体检”。他告诉观众,这座大桥上有5万余个静态设施设备空间管理单元,17类1100多个结构安全数据感知点,这些隐藏在大桥各个角落的感知设备在虚拟空间还原出杨浦大桥的数字“孪生兄弟”,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超重等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在周哲峰的讲述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智慧”的魅力。

“正是这些最普通的上海市民,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敬业奉献,支撑着上海这座超级城市的平稳运行。他们才是我们城市的‘主角’,真正的‘城市英雄’。”刘丽婷说,“还有很多的城市维度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还有很多的城市密码等待我们去发现。”该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出品,以《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依据。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