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马陆葡萄早熟品种轮番上市 品小笼熟悉味道 “荷花宴”消暑降火 闭园两个多月  凤头鹰来筑巢了
第5版:上海新闻 2022-07-03

闭园两个多月 凤头鹰来筑巢了

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人与动物需重新调适相处模式

凤头鹰宝宝 王放 摄

公园拉起了绿网 金旻矣 摄

闭园两个多月,公园多了一家“新住户”。记者从杨浦公园获悉,园内发现了一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鹰筑巢,还生了两只小宝宝。

专家认为,在抗击疫情的两个月内,上海的“野生动物居民们”生活得更轻松惬意,活动范围也更广了。而如今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人与动物都需重新适应“和谐”的相处模式。

在香樟树上筑巢繁殖

在公园双阳路大门的主干道附近,有片香樟林。高高的香樟树上,隐约可见一只鸟巢,底下拉起了一片绿网。从相机镜头中可以看到,一对绒毛还未褪尽的凤头鹰雏鸟不时扑腾着翅膀,在鸟巢周边跳跃探索。

“今天是凤头鹰宝宝的学飞期,是它们第一次离巢。你看,它们已可以在枝丫间跳跃,再过一两天就能掌握基本的起飞、降落技巧了。”正在观察凤头鹰一家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放介绍。

“疫情期间,杨浦公园闭园两个多月。安保人员在巡逻时发现,公园里出现了一只大鸟,当有人靠近时,有驱赶人的行为。”杨浦区野保部门工作人员说,“我们到现场后发现,这居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鹰,而且已经生下了两只幼鸟。”

资料显示,凤头鹰是鹰形目鹰科鹰属鸟类,体长约41-49厘米,属中型猛禽。它们的尾部有白色端斑和一道不很明显的横带以及四道明显的暗褐色横带,尾下还覆羽白色,就像蓬松的棉花。当它快速掠过天际时,尾下白色覆羽就像裹着一张“纸尿裤”,被戏称为“穿纸尿裤的猛禽”。

野保部门表示,凤头鹰可算是上海城市中最常见的鹰类,在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都有较稳定的繁殖记录。相比于其他猛禽,凤头鹰更能适应公园的环境,喜欢捕食斑鸠、松鼠等,食性较广,而这些猎物在各大公园里很常见。在杨浦公园里,凤头鹰还是首次被记录到筑巢繁殖。

设网隔开鹰巢和人流

发现凤头鹰筑巢后,如何接纳这一家四口“新住民”成了新课题。由于大部分鸟类都有领地意识,恢复开园后,游客的进入可能会让凤头鹰妈妈认为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并出现驱赶人的行为。

怎样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经与市、区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并结合城市公园特殊地理环境,园方在凤头鹰的巢穴下拉起了一张“绿网”,并在主干道周边设置了一些提醒标识。绿网将鹰巢和人流做了物理隔绝,一方面减少了游客对鸟护雏形成的压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鸟对人的威胁。“我们希望这种方式能成为城市公园平衡人类和鸟类的良好范例。”区野保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说。

对此,王放表示赞许。他表示,凤头鹰是性格比较害羞、胆小的猛禽,与喜欢居民楼、烟囱、闹市等环境的红隼不同,凤头鹰喜欢高大且能提供较多遮蔽的树林。又因其是留鸟,因此在上海不少绿地和公园里都有记录到它们的身影。“闭园期间,园方曾发现过凤头鹰有驱赶人的行为,开园后,他们当然也可以选择将凤头鹰移交给动物园。但经过科学判断,最终还是拉起绿网,接纳它们留在园里。这是一种更困难但也更有人情味的方式。”王放说。

据观察,恢复开园至今,凤头鹰并未产生驱赶人的行为。专家判断,它们也已重新适应了城市正常的生活方式及公园游客群体。

人与动物需重新适应

王放就观察到,四五月间,凤头鹰、啄木鸟这些性情较胆小的鸟类,能有更多空间去筑巢、繁殖和探索,在城市中居住得“更舒服”,活得更轻松自在。另外,例如貉、松鼠等动物,因为人类和车辆的减少,活动区域更大,迁移扩散也更自由了。

那么,在6月逐渐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市民应该怎样与这些惬意的“野生动物朋友们”相处呢?王放认为,市民和野生动物都需要重新适应“和谐”的正常相处模式。“市民既无需过分害怕,也别‘零距离接触’,比如拿着食物追着喂它们等。保持适当距离,互不打扰,或许就是最佳方式。”他说。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