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首届28名毕业生包车赶考 杨柳 摄
考生排队分批有序入场,一旁老师、家长为考生加油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老师为学生贴上祝福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考点>>> 金山初级中学 考生从容应考,考点秩序良好 特约通讯员 庄毅 摄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马丹 易蓉
中考的天从来没这么热过,中考的路从来没这么艰难过。三年里两大段时间的网课,对初中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需要他们更自律、更阳光、更坚韧和更聪慧。今天,上海的11万名初三学生走向了中考考场。从9时开考,到17时20分结束,语文、物理化学、跨学科案例分析、道德与法治,今天的考试日程排得特别紧凑,对每位考生来说也注定会收获满满。
恰如今天的作文考题“这不过是个开场”,本报记者在全市多个考点目击了这群昂扬少年的又一个青春“开场”。
考点>>>
中国中学
初三老师自称“最强留守人”
“我在四叶草方舱连续工作了54天,母子俩在家奋战中考,真的都太不容易了……”在中国中学门口,望着已经长成1米8大个儿的儿子走入考场,世外中学家长张先生哽咽了。张先生在上海地产集团工作,从4月8日到5月31日,扎在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负责生活区后勤保障工作。“最艰苦的时候,不能跟家里说,怕他们担心,根本管不上家里的事情。”张先生感叹,那段忙到没日没夜的日子里,没法和冲刺中考的儿子有更多的交流,只能通过微信叮嘱两句。“全靠我爱人,她非常不容易,她和孩子也给我很大的鼓励。”张先生说,他想对孩子说,“加油,好好考就够了!结果不重要,但这段经历对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任妈好!”“加油啊,加油!”孩子和家长口中的“任妈”,是世外中学语文老师任伟建。从教36年间,她已经连续18年“镇守”初三。孩子们笑称,“任妈”是“最强留守人”。开考第一天,“任妈”穿上绿色旗袍,挂上锦鲤挂饰,为考生鼓劲,“这一年特别与众不同,所以我也在说,上天苦心志,劳筋骨,是给我们这一届的孩子存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任妈”为她的孩子们骄傲,无论是疫情一次次猝不及防地到来,还是面对酷热难当的高温天气,全班始终坚持着,一个都不落下。“任妈”也相信,经此一役,她的孩子们会无往不胜,未来可期。
考点>>>
民立中学
礼包装上“你最棒”棒棒糖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初三(6)班的陈岑背了个硕大的包,里面有好几块老师们自制的标语牌,上面分别写着“中考加油”“中考必胜”“中考冲呀”等字样。老师们在警戒线外站成一排,像迎接明星般目送着孩子们走进考场——击掌、拥抱、响亮地喊一声加油。
“踏出附校的那一刻,你会看到更广阔的天空,遇见更美丽的风景,你会更努力也更强大。未来,请用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所得到的东西,用于帮助别人。”静教院附校初三英语老师沈彦含为学生送上了毕业赠语和中考祝福,她还为每人准备了一个中考礼包,礼包里有一个英语满分徽章、中考必胜的口罩、人生寄语的书签和“你最棒”的棒棒糖。她告诉记者,中考两天,老师们的着装也有别有深意。“第一天穿红色,寓意开门红;第二天穿‘马到成功’橙色T恤,希望孩子们马到成功、心想事成。尽管这届孩子遭遇了疫情,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高温,但是,每一个都是最棒的。”
考点>>>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郊区考点为考生准备了午饭
早上7时不到,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的28名学生,穿着白色校服准时赶到学校。
7时25分,人高马大的赵文浩同学第一个走到停在校门口的大巴前,指挥同学们排好队,然后挨个清点上车的人数,一个、两个、三个……直到最后数到自己,才放心地向班主任王宏娟报告全班不落一人都已经登车完毕。上车后,王老师复核了一遍人数,确认无误后便通知司机可以发车了。
隔着车窗,孩子们向送行的家长挥手告别。他们要前往13公里外的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参加中考。
王老师说,中考的这两天里,午饭也是考点安排的,区里各个公办学校的食堂都是统一配膳的,所以,孩子们不会吃不习惯的。吃过午饭,考点还专门安排了午休教室,中午还要集中再做一次核酸检测。
“这是我们学校的首届初三毕业生。四年前学校开办时,六年级招了一个班,共18名学生,随着佘北大居的兴建,特别是随着学校办学声誉的不断提高,每年都有从市区转来的学生。”王宏娟说。
小黄同学是七年级转来的,刚开始的时候成绩差了一大截,在老师的帮助下,特别是在班集体奋发向上的氛围影响下,他下了决心要努力进步,后来还当上了数学课代表呢。小黄同学的妈妈是家委会成员,对班级的事情可热心了。每位中考生都要上报核酸和抗原检测结果,还要上传健康码,她就主动揽下了这个工作,收集好每个同学的信息后做成文件包,今天一早就发给了班主任。
考点>>>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
胸前粘上小贴纸“考的全会”
“N95戴了吗?”“手机交了没?”“放轻松,平时积累的注意点就行。”在杨浦区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建设初级中学、第二十五中学、长阳实验学校等6所初中近600名学生在此参加中考。
正逢申城酷热天气,送考老师们贴心准备了小电扇、风油精等,为学生们消暑降温。8时许,一声惊雷响彻考点,考点为每个学校分别搭建的遮阳棚派上了用处,也为送考人的家长和老师遮挡这场阵雨。
长阳实验学校的送考老师相约身穿“红色”元素,每位老师提前准备特色“送考服”——马到成功、金榜题名、旷世奇才、逢考必过……为考生加油,送上祝福。学生们都穿上校服应考,班主任老师给每个学生胸口贴上“考的全会”小贴纸。受疫情影响,这届考生经历充满“不确定”的考试季,昨晚还有个别考生居住的小区被临时封控。老师们深夜接到消息,迅速与考生家长联系,嘱咐今早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专门备用考场。老师们说:“经历疫情,这届考生很不容易,但是孩子们成长了很多,遇到突发状况,也比较淡定。我们也告诉孩子们,不就换个教室考试吗,和平常一样应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