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我儿子学校出事情了!”“120来了。”“半个静安区的警察都来了。”昨天下午,微信群里传出几段视频,一下戳中了不少网友的神经。
真的出大事了?求证警方才知道,这是昨天中午,静安警方在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龙盛校区举行安全演练的画面。演练期间,民警、街道及学校工作人员等均向周边居民告知了演练信息,避免引发误解。网传视频是路过的市民所拍,后来也已做好澄清解释工作。
虽是虚惊一场,朋友圈讨论却很热烈。反方观点认为,天这么热,本来就很晕了,还要搞演练,大家都是惊弓之鸟,经不起吓了;也有人认为,演练没必要那么逼真,万一引发恐慌发生意外,得不偿失。正方观点则觉得,既然是演练,就不能搞形式主义,不然劳民伤财白费力气,最近有不少极端事件发生,而且就发生在大热天里。警察“蜀黍”在40.9℃的高温天紧急演练,也考验高温下城市应急处突能力。
尽管观点不同,但有一点上大家达成了共识:反恐防暴演练,容易对不知情者造成冲击,对市民的告知,还应做得更好。
这不是杞人忧天。就在7月12日下午,朋友圈里也曾转发过一个聊天记录截屏,说是进地铁站时听到安检小哥对讲机里传来“有人持刀砍人,有人持刀砍人”的声音,并称可能发生在人民广场站。后经证实,当天下午3时和3时30分,上海轨交警方联合站点工作人员和保安在人民广场地铁站进行了两场安全演练。演练期间,也通过车站广播、工作人员举告示牌等形式告知乘客。
平心而论,警方为了避免惊扰市民,已经考虑了很多:人肉告知,广播通知,举牌提醒……但必须认识到,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有镜头和麦克风,一旦产生误解,或者故意曲解,不实信息可能迅速传播。因此,对于任何可能影响公共安全感的事件,哪怕是演习,也要事先做好评估,同时按照“武力对等原则”——谣言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提醒和通知也不妨借助社交媒体。演练前告知,演练后再说说,既安抚人心,也有宣传效果,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