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民众排队购买燃气 本版图片GJ
经济危机引发斯里兰卡民众强烈不满
文/弦子
南亚岛国斯里兰卡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滴泪”,是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现在,这滴眼泪真的流干了。
在物价飞涨、物资枯竭里挣扎徘徊了几个月的斯里兰卡,随着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的一声宣告,正式破产。
斯里兰卡民众的愤怒爆发。9日,抗议者冲进总统官邸(见右图),还放火烧了总理的私人住宅。
今年以来,斯里兰卡粮食、油气、药品等严重短缺,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经济濒临崩溃。当地时间7月6日,该国宣布破产。
最新报道称,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当地时间13日离境,并签署了辞职信。此前,拉贾帕克萨与总理维克拉马辛哈均已同意辞职。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斯里兰卡未来的新领导人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燃油食品都买不起
现年33岁的罗希塔,是一座科伦坡办公大楼的清洁工。最近,由于时常陷入长达数小时的停电中,罗希塔还要负责解救那些被困在电梯里的人们。
以前,罗希塔每月有3万斯里兰卡卢比(3月货币贬值前,约合人民币1476元)的收入,虽然微薄,尚可勉强度日。经济危机爆发后,他的工资降至每月约800元人民币。
收入直降,生活成本却骤升。“今年年初以来,斯里兰卡的燃料价格上涨了五倍,大米、糖、鱼等食品价格也出现了创纪录的飙升。”罗希塔说。
此外,罗希塔一家已经八个月没有使用燃气了。“我们在一个垃圾处理厂收集柴火,在一个狭小的露天空间里用柴火做饭。”罗希塔诉苦道,“上周,我拿着气瓶排了一整天的队,却依然没有把它加满”。
没有汽油,买不起食物,不得不挨饿,每天只能用电10小时,这是许多斯里兰卡民众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上周,一个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投河自尽。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目前,大多数斯里兰卡儿童被迫以几乎不含蛋白质的饮食为生。“我买不起饼干或牛奶。”34岁的母亲萨娜在为她三个年幼孩子的未来焦虑。
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在斯里兰卡约2200万人口中,超过620万人面临食品短缺,约61%的家庭不得不减少食品消费。
今年3月,因为政府没有足够的美元进口纸张,斯里兰卡学生的学期考试被无限推迟;随后为了节省能源,全国路灯也被关闭;6月,因燃料和粮食匮乏,政府宣布未来三个月公务人员每周五在家休假种地。
经济崩溃民怨沸腾
“科伦坡一直是一座安静的城市,抗议活动打破了常态。”在斯里兰卡居住12年的华人资深博主杨诗源观察着这个国家的变化,“现在,整个斯里兰卡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燃油没了,火车停了,出行成了很大的问题。”
在杨诗源看来,斯里兰卡走到今天的局面,并不在一朝一夕,原因错综复杂。
“2018年,斯里兰卡就曾因暴力事件引发的紧张局面,宣布进入为期一周全国紧急状态;2019年,斯里兰卡一度靠旅游业撑起的繁荣景象又在一场恐怖袭击中烟消云散;2020年,新冠疫情给极度依赖外部因素的斯里兰卡重创;而后,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粮食等价格上涨,又进一步消耗了外汇储备。”杨诗源认为,疫情与政治因素交织,给斯里兰卡的经济蒙上阴影,民众怨愤也因此加剧。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表示,斯里兰卡经济状况近年来不断恶化,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
其一,拉贾帕克萨执政期间,希望斯里兰卡能够实现农业有机化,因此在2021年禁止进口化肥和杀虫剂等,从而导致该国农作物产量减少,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可以说,政策的失误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据专家测算,该禁令使水稻年产量减少约43%,橡胶、椰子和茶叶等经济作物出口减少40%。不少农民失去了收入来源,农作物减产导致食品价格飙升,大量民众生活陷入困境,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
其二,为了兑现竞选承诺,拉贾帕克萨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减税等。但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冲击之下,减税等政策却只能取得反效果。
其三,外债率高、对外部环境依赖性高是一些南亚国家的普遍特征,再加之国内治理较为脆弱,一旦外部环境出现风吹草动,弱点很快显现。
危机或将长期存在
分析人士认为,斯经济状况近年来不断恶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葡萄牙《公众》日报所说,“斯里兰卡的问题具有本国特色,主要内因引发,但也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全球现象密不可分”。
斯里兰卡曾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多年,殖民经济的遗毒导致该国经济严重依赖茶叶和橡胶等少数几种农作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斯里兰卡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汇收入,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高度依赖进口。旅游业是斯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新冠疫情暴发后,来斯的国际游客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尽管2021年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也不及疫情前。受疫情影响,斯里兰卡外汇的另一重要支柱——海外务工人员汇款也大幅减少。两者叠加,导致斯外汇收入大减。
据报道,5月19日,斯里兰卡就已无法偿付7800万美元的到期债务利息。当时斯里兰卡的外债已突破510亿美元,但可用外汇储备不足5000万美元。
斯里兰卡外汇储备创纪录暴跌,意味着斯里兰卡的购买力被清零,用于支付包括食品、药品和燃料在内的基本进口商品的美元逐渐见底。7月10日起,斯里兰卡停止向普通民众出售燃油,成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首个“断油”的国家。
斯里兰卡6月通胀率达创纪录的54.6%,食品通胀率更是高达80.1%。维克拉马辛哈7月初表示,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将达到60%。“不知道吃不饱饭的局面还要持续多久。”一名斯里兰卡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留言。
林民旺指出,根据斯里兰卡法律,如果总统和总理都辞职,议会议长最多可担任临时总统30天,并在这段时间内组织选举,选出新总统。因此,在一个短暂的过渡期后,斯里兰卡新政府领导人将上台。
林民旺表示,斯里兰卡的经济、社会危机还会长期存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但民众还是会对新政府抱有一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