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积极听 主动征 认真办
第10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2-07-17

积极听 主动征 认真办

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两年来步履坚实

小朋友在投信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展厅

普陀幸福饭堂

团市委推出青声卡片

2020年的7月17日,作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际举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应运而生了。伴随着人人参与的生动实践,创新发展的铿锵足音,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走过了步履坚实、赤忱前行的两年,建议征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议渠道有力拓宽,群众建言更加踊跃,品牌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超过16万条,占信访总量36.6%,报送市领导重要建议采纳率达到98.5%。

积极听 体制机制更完善

2021年7月1日,全国首部省级人大为人民建议征集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插上了法治的翅膀,提供了更精准有力的专项法治保障。《若干规定》施行一年来,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大力组织推动,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履行主体职责,以法治的方式保障市民群众对城市发展和治理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法治的引领下,“1+16+215+6100+X”的建议征集网络不断完善,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以矩阵方式入驻“随申办”,各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众号纷纷设置建议征集专区,全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布设500多个建议征集红色邮筒,配备纸质征集单和征集信箱二维码,主动收集、及时聆听群众声音,让建议征集“直通车”深入百姓生活、融入基层治理、直达决策案头。老百姓既可以通过纸上、网上、掌上等参与征集,也可以在家门口、面对面地建言献策。

普陀区依托31个“邻·聚里”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以人民建议征集打通服务社区基层、助力地区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小区门口“一键叫车”智慧屏,为老年人开辟数字化进程“慢车道”;片区阿姨的一条建议推动社区“幸福饭堂”开到了家门口;苏州河两岸步道在听取周边居民建议后逐步完善,让人流连。

团市委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倾听“未来的声音”,启用“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人民建议窗口,增设市学联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委员会,在渔阳里和青年中心设置人民建议征集“青声邮筒”,引导鼓励青少年关注城市建设、参与社会治理。提高来沪青年公共服务信息获取便捷度,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更新升级老建筑二维码实现“建筑可阅读”,构建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示范平台,一条条来自青年的建议通过青春专属“民意直通车”,让青春“大流量”转化成城市治理“大能量”。

主动征 开门问计更经常

人民建议征集模式进一步从“被动集”向“主动征”转变,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在做政策、推项目前通过人民建议征集的平台主动倾听民声、真诚吸纳民智,使公共决策更符合群众期待、贴近群众生活、契合群众需要。设置议题专项征、部门联合一起征、问卷调研云上征、邀请群众座谈征等方式蓬勃兴起、蔚然成风,“大家谈”“听你说”“献一计”等成为征集令中的热力词。“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人民建议征集机制融入基层协商议事平台,不少街道、社区强化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理念,围绕“美丽家园”建设、社区“微更新”、社区“新基建”等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积极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把群众的好想法、好建议研究转化为好办法、好举措,及时有效回应关切。

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和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开展“道路栏杆请您绘 美丽城市共行动”主题征集,邀请市民群众画出心中的城市道路分隔栏杆。征集公告发出后,得到了积极响应,收到来自专业人士、在校学生、普通市民等各方设计方案100余条,把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参与,融入手中的画笔和无限的创意。职能部门不仅邀请市民群众与专家一起在街头走访听取意见,还参与座谈交流、参与评审,畅想全市7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分隔栏如何展现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这些由市民“定制”的道路分隔栏杆,经过专业深化设计,将在今年亮相上海城市街头。

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围绕老旧小区“美丽家园”改建项目,会同区房管局、长白街道组织开展专项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听取家园主人建议,丰富“美丽家园”的改造方案,让社区改造更符合居民期待,更契合居民需求。长桌的一侧是居民,另一侧是职能部门居委干部。居民凭借着对社区生活的关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架空落地线”“为加装电梯留出空间”“对木制楼梯进行人性化改造”等一系列建议,职能部门一一记录,找到共性问题,探讨建议可行性。居委干部说道:只有长久住在这里的人才能提出这么关乎细节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还是要到第一线听取居民最真实的声音。

认真办 城市治理更精细

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以来,建议领域丰富多样,建议群体更趋多元,既有事关改革发展的“大视角”,也有反映衣食住行的“小切口”。无论大小,都体现着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关切和热情。有建议在社区增设儿童友好空间的小学生,有希望建立上海“老专家智库”的古稀老人,有关心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的土生土长上海人,有希望在工地设立卫生服务站的外来务工者,也有提出完善外资银行代表处行政服务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市民群众从关心个人利益到关注公共利益,在参与的过程中展现主人翁精神。各级部门坚持慧从民来、惠及民生,优化建议办理机制和流程,强化互动反馈,认真评估群众意见建议的可行性,让更多市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金钥匙”,结出便民利民惠民的“金果子”。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一个个人民建议征集、转化的过程中,融入进去、体现出来。

为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市规资局通过“线上征+线下谈”开展征集活动,邀请市民围绕塑造社区空间品质、打造便利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传承社区人文特色等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受社区孩子们喜爱的抚顺路青蛙造型滑梯源于四平社区居民想在市井烟火气中寻找创意和幸福的建议;新华路街道“一街一品”落地百年历史“外国弄堂”,陈阿姨感慨住了十几年的社区里更多了“有温度”的人情味;惠南镇海沈村在乡村规划师和村民的共同商议下进行改造,村民不禁感叹“以前生活在城镇,大家往镇上跑;现在生活在乡村,大家往乡里跑。”人人建议,共商需求;人人参与,共享成果。

市国资委围绕上海科创中心战略建设,组织开展“我为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献一计”征集活动,向各企业集团征集创新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和成效案例。上海环境固处公司医废收运团队承担了全市600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废收运处置工作,疫情期间探索出“1+N+X”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创新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难、停车难等问题。市国资委将建议吸纳并推广,将助力实现医废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全覆盖。

“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年轻人成就梦想,让老年人乐享生命,让人们畅享健康生活”,为城市发展擘画了蓝图,也为人民建议征集指明了方向。未来,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将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市委“五个人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建设目标贯穿始终,让倾听民意更“接地气”,广纳民智更“聚人气”,人人参与更“冒热气”,吸引和带动更多人民群众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出谋出力,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