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国家卫健委解读何为热射病 昨社会面新增1例曾多次去外地出差 高温下长时间穿大白易中暑 酷暑肆虐  北半球“高烧不退”
第4版:综合新闻 2022-07-17

高温下长时间穿大白易中暑

“华山感染”:户外对普通人群采样只需“一级+”防护

全国各地近日出现不少中暑甚至因中暑而死的病例,“热射病”也成为热搜。昨天,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华山感染”发布感染科王新宇副主任医师撰写的科普文,针对中暑问题进行详细科普。其中特别提到,在酷热环境中继续穿着医用防护服(俗称“大白”),会大大增加中暑风险。

增加中暑风险

王新宇解释,人体80%的代谢能是通过正常代谢、运动和颤抖在肌肉中产生热量,传导到皮肤,然后流失到环境中。在20°C的静止状态下,“大白”对辐射散热的影响并不大。但一旦环境温度上升到35°C以上,人们在高温下生存的能力取决于出汗的能力。出汗可以使身体在任何环境温度下通过蒸发失去热量,但前提是空气中没有水蒸气饱和时。因此,出汗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最有效,在湿热的雨林中效果较差。

此时穿着包裹住全身的“大白”时,良好的隔绝层会阻止绝大部分汗液蒸发。就好比身处热带雨林中,人体周围水蒸气出现饱和,通过蒸发散热的作用就停止了,人体温度会急剧上升,进而导致中暑。

避免连续工作

在高温环境中,每人每天的失水量可达15升。在高热环境中工作的人必须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补充水分。

王新宇表示,必须明确,口渴等于脱水,但脱水不等于一定口渴。如果一个人只喝足以解渴的饮料,也可能长期脱水,特别是如果喝大量含咖啡因的饮料,这些饮料可以起到利尿剂的作用。在炎热环境下工作的人必须意识到,尽管不感到口渴,但喝水仍有必要,同时必须执行工作/休息周期,并提供足够的阴凉环境来休息。此外,由于上厕所需要穿脱“大白”的繁琐,也会导致工作人员避免喝水和间歇休息,这也是专业人士坚决反对在炎热环境中穿着“大白”连续工作的原因。

防护作用打折

王新宇指出,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中进行普通人群采样工作时,工作人员原则上只要“一级+”防护措施就足以防止被感染,近距离接触时可以在N95口罩基础上戴面屏防护,而不应该再鼓励或规定必须穿着“大白”。

因为在炎热环境中,继续穿着“大白”会阻止人体热量散发,导致汗水凝集,会因为穿脱不便而减少水分摄入和工作中休息,这些均会大大增加中暑发生的概率。同时,一件被汗水浸透的“大白”,防护作用也已大打折扣。

至于普通防疫工作者(非采样人员),尤其在炎夏的户外环境中,推荐正确规范佩戴口罩,并且注意手卫生即可。

此外,防疫人员都应注意阶段性休息与饮水,工作时间不应过长,如有中暑症状应及时暂停工作,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中补充水分。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