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顶高温上岗,还未战斗就已湿透
第3版:上海新闻 2022-07-17

顶高温上岗,还未战斗就已湿透

——四位社区核酸采样员自述酷暑天“大筛”的酸甜苦辣

董梓淳为居民做核酸采样 受访者供图

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卢先生撕下额头上的冰贴 陈学超 摄

宋连翠被称为“全能小宋”

本报记者 屠瑜 实习生 刘欣予 许嘉华

曾悦 陈学超 整理

连日来,上海持续高温,滚滚热浪让人只想宅家“孵空调”。而那些核酸采样员,仍然顶着烈日,奋战在采样一线,守牢防疫屏障。他们是怎样成为采样员的?又有哪些心声和愿望?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四位社区核酸采样员,听他们讲述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人物1

小吴35岁

地点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

餐馆服务员转行

“要是我的动作再快些就好了”

我今年6月8日开始在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做核酸采样员。以前我在餐馆做服务员,因为饭店效益不乐观,就想换一份工作。正好一个朋友联系我,说可以试试去做核酸采样员。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向,正巧自己也想学习一门新技能,就向社区报名参加了采样员培训,培训通过后就正式上岗了。

这份工作挺辛苦的,尤其是在高温天。一次大筛一般是1-2小时,要采的居民在300人以上。我们要穿隔离服,再戴上口罩、面罩、手套。穿着全套“大白”在大太阳下面站着,热是肯定的,但最难受的还是闷。隔离服密闭性很好,里面的空气没法跟外面循环,戴着N95口罩,也透不过气,所以每次大筛结束我们都是汗流浃背,衣服裤子全湿透。还有人中暑突然晕倒,采样组组长马上去居委会给他拿了药,过了一会儿才慢慢缓过来。

小区居委会看采样员辛苦,也为我们想了一些降温解暑的办法。比如,他们准备了许多冰袋和马甲,马甲我们穿在防护服里面,口袋里放上冰袋,这样隔离服里的温度能降一些,确实有解暑的效果。不过,一来因为冰袋的重量很重,行动不太方便;二来冰袋贴身放着又太凉,人也不是很舒服,所以有些人会选择不用冰袋,直接上阵。

小区里的居民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有些时候,我们会借用小区边上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给居民做核酸,那里有空调,工作环境好一些。但是大筛期间被借用的采样点会临时停止向社会人员开放,有些来做核酸的路人不是很理解,我们也颇为无奈。看着在烈日里排长队做核酸的居民,我常常想,要是我的动作再快些就好了。

人物2

董梓淳21岁

地点

普陀区长征镇

大学生贡献青春力量

“每次脱下防护服,就像来到了空调房”

我家就在普陀区长征镇。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上海这座大都市中的一分子,在看到社区发布了招募核酸采样员的公告后,我意识到这个岗位很重要也很紧缺,所以报名了核酸采样培训,并经过一周的学习和考核后,成功获得了上岗证。

以我的小区来说,每次采样一般会有8个点位,我负责其中之一。每次采样持续3-4小时,一次采样在600-800人,一刻也不能松懈。最近上海高温,就算是穿短袖也是酷热难耐,更别说戴上N95口罩和防护面罩,穿上防护服了。每次还未开“战”,人已湿透。汗水顺着皮肤滑下,流入眼中,刺得眼睛生疼,渗进嘴里,尝到微微咸味,热气让防护面罩变得模糊。但居民们都会弯下腰,蹲下身方便我的工作,居委会会提供防暑的降温贴和冰块。这份关心让我感受到丝丝舒爽,所以即使汗流浃背,我手中的采样棉签也不会停下来。每次脱下防护服,就像来到了空调房。虽然里面的衣服湿得都可以滴下汗水来,肩膀也非常酸痛,但这是我为这座城奋斗过的证明,我为我自己感到自豪,我也希望可以用我们的汗水,筑牢防疫的“铜墙铁壁”。

我也遇到过因为采样时间过早,居民们不高兴下来做核酸,或者超过了规定采样时间的情况。我们早上5时就要到居委换防护服,6时就必须到达采样岗位,正常原本9时就可以结束的采样,会因为这些问题被拖到11时,这时候太阳已高高挂到了头顶,原本的高温加上直射的日光,使我热到喘不过气,却还要等待为数不多的居民前来采样。在我的小区就有采样员在等待期间中暑晕倒的情况。我希望各位居民能在规定时间内采样,为我们这些“大白”考虑一下。不过,现在核酸采样的时间也修改到了太阳下山之后,居民晚来的情况也好了很多,但还是希望大家都可以体谅一下我们,争取准时下楼做核酸。

人物3

卢先生45岁

地点

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

围棋老师由助手“转正”

“我不做的话,就真的没人做了”

从小区封控开始,我就成为了一名核酸采样志愿者。起初,我是协助医生采样。后来,我参加了街道的核酸采样员培训,通过网上考试之后,我就“持证上岗”了,一直工作到今天。

在我做志愿者的采样点,一次大筛要为四千多人做核酸采样,持续两小时左右。天气炎热,我们志愿者主要防暑降温方式是冰贴、冰袋,居委会还提供了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小风扇。冰贴和冰袋很快就热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力。

一有空,我们会赶紧补充水分。之前,小区出现过采样员因为天气热而中暑倒下的情况。40℃高温下,一位志愿者仅仅工作半小时就不行了。我们将他转移到阴凉处做紧急处理后,我暂时接替了他的岗位。他稍事休息后,又返回采样点继续坚持。“大白”穿在身上,每一分钟都是一份辛苦,一旦少一个人,核酸采样就会慢很多。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核酸采样工作,也为了其他志愿者,我们不能倒下。

我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围棋老师,来做志愿者家人不反对,只是时常提醒我注意防护。在高温环境下,许多人不愿参加志愿者工作,人手严重不足。我不做的话,就真的没人做了。现在居民们都比较配合,核酸采样相对迅速。小区“大筛”时,我们要从早上6时一直工作到下午4时。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有些人也会由于等候时间久产生不满情绪。还是希望彼此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将心比心吧。

人物4

宋连翠35岁

地点

闵行区莘庄镇

网球教练“培训上岗”

“他们的一声声感谢令我倍感暖心”

因为我非常热爱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社区里的大家都称我为“全能小宋”。今年5月初,当小区开始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一个曾出现过阳性病例的小区,做离居民最近、最可能感染的采样工作,我难免感到有些紧张担心,但看着上海疫情逐渐好转,我想,我必须为大家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出一份力。

参与社区培训后,我正式加入了核酸采样的工作。晚上从7时30分工作到9时。一开始,我们在核酸采样棚里工作,空气流通,也基本能遮风挡雨。然而随着7月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穿着大白防护服,工作不久就汗流浃背。为了不中暑,在穿“大白”开始采样前,我会在家里先补水,尽可能休息补充体力,并换上速干衣服。工作结束后,我也会及时换下湿透的衣服,避免感冒。

社区也为我们做了很多防暑降温的工作。6月底,申城气温还不高,保安大哥们就拿着水管在采样棚旁边冲刷地面,给我们周围的环境降温。有时,社区还会给我们搬来一块块冰放在采样桌下,让忙于采样的我们感觉到凉意,缓解身体的闷热和心里的燥热。近来气温越来越高,我们社区安装了大筛的核酸采样亭,使我们在有空调的较凉爽的环境下做采样工作。

我们小区有1万余名居民,3月中旬社区内进行第一次采样工作时,医护人员花费了近6小时才完成。而现在全员“大筛”只需1.5个小时即可。居民们做完核酸都会笑着点点头,更有居民特意送来扇子和冰饮,向我们说一句:“辛苦了!”令我倍感暖心。

这次疫情,在做核酸志愿者的过程中,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抗疫人员都成了我的朋友,更恰当地说,成了我的“战友”。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手牵手一起渡过难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