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一条热线深得民心 第30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启动 一拨又一拨,哪里有难题就奔向哪里
第T2/T3版:开线日 2022-07-18

一拨又一拨,哪里有难题就奔向哪里

江宁路桥北苏河水岸驿站5号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碧桂园·天悦小区南门外的沪南公路十分拥堵 受访者供图

奉贤区北宋村的村内道路宋联路破败不堪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扫码求助

难题1 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 没有公厕真急人

普陀区建管委:驿站正在加紧建设

苏州河畔,水清岸绿,是夏夜散步的好地方。但一段长长的河岸步道边,却连一个公厕都找不到,市民来这里游玩赏景,一旦内急很不方便。新民晚报第30届夏令热线开线首日,就有读者来电反映这一“幸福的烦恼”——长约1.6公里的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何时可以新建并开放供市民游客使用的公共厕所?

这一路都没有厕所

今天上午,记者现场查看发现,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从中潭路向西,沿步道边设有不少座椅供人休憩,但附近确实没有公厕。这段步道紧挨中远两湾城,腹地较小,岸线较长,当中也没有岔路,一旦内急,得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外面的市政道路上。

“我每天来这里散步,从两湾城东区到西区,这一路都没有厕所。有一次,一个老阿姨求助,我只能带她到小区借用大堂里的厕所。如果是不熟悉这里的游客,就没办法了。”在这里散步的张阿姨告诉记者。

一座公厕正在施工

记者立即联系普陀区建管委,建设科科长徐毅洁赶到现场表示,按照苏州河滨水空间建设导则相关要求,区里正在加紧建设各种沿河便民设施,包括驿站等。“针对中远两湾城区段公厕问题,已规划布局的驿站有两处,分别位于中远两湾城西区江宁路桥下北侧和宜川养老院西侧。”

江宁路桥北驿站是苏河水岸5号驿站。记者看到,这里目前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这座C级驿站规划建设面积36平方米,主要满足市民如厕需求,6月底开始施工,预计9月底建成开放。宜川养老院西侧的公厕,将结合彭越浦贯通工程推进实施,争取在明年一季度建成。

据悉,普陀苏州河岸线21公里共规划28处驿站,去年建成开放8座驿站和11座厕所,今年还将新建9处驿站。

去年曾为苏河打分

去年夏令热线期间,就有市民来电建议苏州河沿线能否增设一些便民设施。那时,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已有8个多月,敞开怀抱的“母亲河”给大家带来许多惊喜,但相比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仍有一些区段存在厕所分布较少、座椅没有遮阴、饮水设施缺乏等配套滞后问题。为此,本报记者冒着酷暑兵分三路沿苏州河42公里“抠细节打分”,并提出建议——希望“母亲河”岸线的配套服务更多、管理规划更细,让苏州河不仅能走“通”,更要走得“惬意”。

记者今天从有关部门获悉,苏州河沿线今年将重点推进沿线13处滨河驿站建设,除普陀外,还涉及长宁1处、静安3处,沿线将按照250米服务半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厕布局。黄浦江沿线将继续提升徐汇“水岸汇”、杨浦“杨树浦”及其他区域驿站服务功能,浦东滨江完成1-2座“望江驿”提升工作;新增徐汇滨江2处“水岸汇”,建成开放虹口港东侧绿地驿站。 本报记者 金旻矣

难题2 碧桂园·天悦小区 开车出行真堵心

浦东交警:现场勘察后将优化出入路线

今天,家住浦东新区惠南镇城南路555弄碧桂园·天悦小区的居民王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自2021年搬到小区起,南门前的沪南公路每日上下班高峰都要堵到怀疑人生,而南门又是小区的唯一出入口,居民们每天出入甚是煎熬。

居民王先生说,沪南公路是四车道,这段路北侧有两个相邻的居民小区——碧桂园·天悦小区和鼎城丽景苑,共700多户人家,且两个小区共用同一个南门入口;南侧是沿街商铺;西北侧是大型商超华润万家,短短几百米路承载了巨大的车流量。

王先生说,碧桂园·天悦小区居民是从小区南门同进同出的。上班高峰时,因为这段路只承载一个小区的居民出行,路况虽堵,但在接受范围内;让人痛苦的是下班高峰,从市区回家到沪南公路自西向东行驶,因为被护栏隔断,居民无法直接左转进小区,必须经过前方路口的红绿灯掉头,再右转到小区门口。高峰时车辆本就多,回小区的居民都要开车掉头。“车多时,四车道堵了几十辆,红绿灯下同时三四辆车在掉头。这路况,技术差点都不敢开。”王先生吐槽道,“这段路从小区门口开始堵,往返一共几百米,天天要开半个钟头,实在吃勿消。”

今日,记者驾车前往现场调查,上午9时许到达惠南镇南门大街与沪南公路交叉口,自南门大街左转至沪南公路就是王先生所述拥堵路段。此时已过早高峰,但沪南公路上车流量依旧很大。道路北侧是华润万家超市,相隔一个路口就是鼎城丽景苑和碧桂园·天悦小区,道路中央被绿色护栏隔离,小区南门口被隔在护栏北侧,无法直接左转进入。

记者驾车至红绿灯掉头,刚探过护栏半个车身,一辆直行车驶来,只能停止掉头,待车驶过。记者打足方向盘继续掉头却因为道路太窄无法完成,无奈之下再打一次方向倒车,突然又一辆直行车从车后驶来,记者立马一脚刹车停住。前后总共停顿3次,打了2次方向,终于完成掉头,再往西驾驶一段路右转就到了碧桂园·天悦小区和鼎城丽景苑的南门口,在路口经历“前有狼后有虎”的窘迫境遇,记者已是一头冷汗。

居民们希望,面对如此困难的掉头和拥堵的路段,相关部门能否考虑老百姓的切身需求,在适当的位置开放道口,解决“肠梗阻”。

为此,记者拨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相关情况,之后浦东新区交警支队联系了记者。工作人员向记者确定了沪南公路上具体拥堵路段的位置,并告知将派交警前往现场勘察,在各方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确认是否可以开放直接左转回小区的道口,相关后续处置情况会向记者和小区居民沟通和告知。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本报记者 陆常青 见习记者 姚储杰

难题3 奉贤区北宋村村 路颠簸真废车

村干部:已纳入改建计划即将修复

今天上午,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到奉贤区北宋村村民王新官的求助电话,家门口有一条“颠簸路”——宋联路,多处破损,给他们出行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修复。

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奉贤区北宋村。宋联路是一条水泥路,约有3米宽,是北宋村1000多户村民进出的主要道路。“你看,这里有近2米的路面被重载车辆压破损了。”王新官带着记者来到家门口的路口,这段道路被压沉陷,破损路面上下高度差近一米。一遇大雨天气,积水很深,严重影响骑电瓶车村民的出行安全。

记者看到,在这条不足一公里的村级道路上,破损路面有6处,路面破裂、坑坑洼洼。骑电瓶车一路走一路颠,这条路也被村民戏称为“颠簸路”。王新官求助道:“晚间出门,村民都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会跌倒。我们盼着有关部门早日修复这条道路,让村民们走上‘放心路’。”

“这条道路是村内主干道,村内道路破损已有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将路面破损信息上报。”奉贤区北宋村的村干部王春华表示,这条破损道路已经纳入年度达标改建计划,即将实施修复建设。修复后,头桥集团还会对村级道路增加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动态破损道路,给予及时的维修。

“村内道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是民生关心的痛点堵点。这条村路会在今年年内完成修复。”奉贤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阳辉介绍,2019年起,奉贤区对村内严重破损道路开展排查,制定了三年整治计划;去年开始,奉贤区每个镇都制定了村内道路管理制度,配备了管护队伍,且积极争取了区政府专项资金,用于村内道路建设管护。

在上海偏远郊区村落内部的路桥不同程度存在着年久失修、破损难行的问题,是郊区市民身边的“急难愁盼”。为畅通农村“毛细血管”,2020年以来,市住建委把村内道路建设管养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通过实施村内路桥改造,消除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出行安全隐患,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出行问题,有效改善村庄交通环境。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全市须完成1198公里严重破损村内道路、726座沿线危桥改造任务,目前已累计完成总任务的79%、76%,今年年底将完成剩余任务收官。

本报记者 杨玉红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