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田间课堂”暑期添彩 广告 早该如此 作业让孩子乐不思“暑” 白鲟灭绝  长江鲟野外灭绝
第7版:综合新闻 2022-07-22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宣布

白鲟灭绝 长江鲟野外灭绝

昨天夜里,一则令人难过但并不出乎意料的消息,还是来了。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说这个消息不出乎意料,是因为两年前,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的研究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

名录显示,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裸腹鲟多瑙河种群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IUCN鲟鱼专家组主席艾纳·路维表示:“结果是令人震惊和悲伤的,但却在意料之中。评估表明鲟鱼仍然无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这一头衔。”

近20年前最后现身

鲟鱼族群是进化树上的独特单元。鲟鱼化石可追溯到中生代三叠纪,也就是说它们曾与恐龙同时代生活,是真正的“水中活化石”。

俗话说:“千斤腊子,万斤象。”前者指的是中华鲟,而后者就是指白鲟。据《中国动物志》记载,白鲟最大个体可达7米,体重908公斤。它曾当之无愧地被列入“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1994年3月,我国曾以长江白鲟发行过一组纪念邮票,一套四张。

白鲟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2003年1月24日下午。那天,一条3米多长的大鱼,突然撞进宜宾渔民的网中。大鱼身上有条约8厘米长的伤口,精神萎靡不振。得到消息赶来的渔政部门断定,这是十多年来长江首次出现的活体野生白鲟。

IUCN鲟鱼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向记者回忆起救助这条白鲟的经历。“当天夜里,白鲟开始‘翻肚皮’。我提出人工帮助它扶正身体,保住正常呼吸。”那会儿,危起伟正在赶去救援的路上,当地专家为白鲟进行了消毒和缝合处理。

26日上午,以危起伟为首的专家组赶到,下水对受伤白鲟进行体检和治疗。专家们为白鲟治好伤后,又在其背部缝合了一个声呐发声仪,以便将 它放归长江后开展定位跟踪、掌握、研究白鲟的健康及种群生存状况。

“当人们将它放归长江后,恢复了自由的白鲟把长吻几次露出水面,上下游动,似乎是在表示感谢。”危起伟说,他开始追踪白鲟的声呐信号,然而,1月30日凌晨,追踪船不幸触礁,螺旋桨损坏。时值春节,修船耽误了好一会。遗憾的是,船修复后,再也没能发现白鲟的声呐信号……

“长江大保护”已成共识

IUCN发布的报告同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的非法贸易带来了非法捕捞,水坝阻断了它们的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砂石开采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

此次被提级的三种亚洲鲟鱼包括白鲟、长江鲟和西伯利亚鲟自然种群,其中前两种都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种。除了白鲟外,长江鲟(达氏鲟)则是因为未能发现除增殖放流种群外的幼鱼而被评估为野外灭绝——这一结果凸显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巨大挑战。

危起伟将白鲟和白鱀豚进行了对比:“诚然,鲟鱼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但是白鲟灭绝仍然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白鲟和白鱀豚生态习性不同,一个在长江上游繁殖,一个栖息地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但是它们灭绝的命运与时期却差不多,这并不是偶然事件,更是深刻教训,其他长江水生生物万不可重蹈覆辙。”

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的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与《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计划中对于中华鲟的现状描述是“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对于长江鲟则是“自然繁殖终止、野生种群基本绝迹、人工群体亟需保护”。

“长江鲟和中华鲟不应该只有灭绝一种未来。它们的人工繁殖已经突破,建立了一批人工群体,但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所幸‘长江大保护’已成中国共识,‘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等利好政策已陆续开始实施。”危起伟表示。

记者了解到,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30多年来共放流中华鲟700万尾以上。不过,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十分艰难,研究人员仍在与时间赛跑,尽可能缓解野生资源衰减对中华鲟种群繁衍的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