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汀
夏日,又来到阳光普照数百亩荷塘的度假村散心。行至木石双桥处,只见桥底下急湍的清流撞击着新建河床上的鹅卵石,发散出欢快的潺潺声响,直泻湖面……正为这个泉水潺潺新“景点”赞叹时,却被一个全新的“释疑”勾起了更大的兴趣:这个铺满鹅卵石的河床是为“路亚钓”而建,以重现山谷小溪潺潺流水的氛围,让垂钓人身临幽深山谷,在溪流淙淙声中潇洒抛出“飞蝇”钓法的快乐和舒爽。
“路亚(英语LURE的音译)”这个词,让我陷入了一头雾水之中。原来,这是一种高雅的钓鱼运动,传说19世纪初由美国人豪顿氏发明了第一个“路亚饵”,后由一位芬兰人将“路亚饵”推广到全世界。假如,将传统垂钓与“路亚钓”作比较,那么,它们的区别在于:传统垂钓除满足钓鱼过程的惊喜之外,还有鱼获的利益驱动,而“路亚钓”运动的基本规则却只能有垂钓过程不能有鱼获!鱼儿即使上了钩,“路亚”钓者则需将鱼放生回塘。如此反复。当然,为了刺激“路亚钓”爱好者,也设有大奖赛之类的活动,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把强调精神享受和环保理念的“路亚钓”运动喻为“水上高尔夫”,或许也隐含这层意思。
据说,这个地处金山枫泾镇景区、有大片湖面优势的度假村,自引进“路亚钓”几年来,吸引了国内各地的爱好者,他们会乘飞机、高铁来参赛,来博弈;还吸引了东南亚诸国的爱好者,不远万里来此一比高下,恰如中国年轻的“潜水人”远去菲律宾、马来西亚海边玩潜水一样。
眼下,尽管菜市场里的海鱼河鱼从不缺货,但总有人借着“垂钓乐”之名,在老城区或近郊新城区禁止钓鱼的河道里钓鱼食用,似乎既解了恹气,又有了口福。殊不知,此举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何况,鱼获的卫生状况亦无保证。窃以为,针对城市垂钓爱好者,及时推广“路亚钓”运动,似有积极意义。
我历来不喜欢钓鱼,心急,坐不住,也钓过几次,每次被人讥讽为“小猫钓鱼”而作罢。但当我仔细观察了几位“路亚”钓手那抛饵、收线、将到手的鱼儿放回水里的一系列神操作之后,竟然也来了兴致。
脱去鞋袜赤脚站在这片“泉水”潺潺的鹅卵石河床上,手持“路亚”钓竿,抛线、收饵……有无鱼获似已不重要,实乃一种全身心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