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日前分别与联合国和土耳其官员签署协议,为解决俄乌粮食经黑海港口出口铺平道路。
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首次公开签署协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它比作“黑海上一座象征希望的灯塔”。若协议执行顺利,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但俄乌之间深深的不信任感,为协议能否顺利执行打上了问号。
俄乌隔空签协议
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见证下,俄乌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签署协议。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和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出席签字仪式,但双方并未坐在同一谈判桌上,而是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相关文件。
协议规定,俄乌将允许双方粮食、化肥等农产品经黑海向国际市场出口,确保不对运输船只开火;双方将在港口对船只开展联合检查,避免出现运输军火的情况;土耳其负责确保船只在黑海海域的安全,并将在伊斯坦布尔设立协调中心,由包括联合国官员在内的四方代表共同监督。三个乌克兰港口敖德萨、切尔诺莫斯克和尤日内被纳入协议,港口控制权仍归乌克兰,除相关船舶外不允许其他船舶驶入。
该协议主要由土耳其和联合国斡旋,没有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参与。
双方妥协的产物
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者郑润宇看来,这份协议是俄乌在多方斡旋之下妥协的产物,并不会对战争进程产生多少影响。
就俄罗斯而言,这样的安排能缓解出口困难,并回应所谓“将粮食用作武器”的质疑。俄罗斯更希望通过在能源、粮食等方面与国际社会合作,引发各方关注,打破孤立局面。
就乌克兰而言,这是近五个月来从黑海港口出口商品的第一次机会,符合乌克兰作为农业大国的国家利益。据乌克兰农业部信息,冲突爆发前乌克兰有近90%的粮食经黑海出口。目前仅敖德萨港口内就已积压了近2000万吨粮食。
郑润宇认为,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有多方国际力量牵涉其中,曾经单纯的军事对抗已转变为多层面的非军事力量的博弈。这份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利益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战事的缓和。
“今天黑海上有了一座灯塔。”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眼中,这份协议象征着希望与可能性。它将为世界上处于破产边缘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处于饥荒边缘的最弱势群体提供救济。
如何执行困难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2日表示,中国对协议表示欢迎,希望相关方保持对话谈判势头,为尽快结束冲突、早日实现和平积累条件。
但处于交战状态的俄乌如何执行协议,仍面临重大障碍。
“乌克兰曾指责俄罗斯封锁港口,阻止乌克兰出口粮食,现在更是担心俄罗斯可能利用敖德萨附近海域的安全通道进行军事行动。俄罗斯则否认干扰乌克兰出口,反而指责乌克兰在黑海水域布设大量水雷,危及航行安全。”《纽约时报》分析认为,由于双方都对彼此深表怀疑,协议破裂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航运公司来说,这是一条充满风险的‘走廊’,海上的一次冲突可能会破坏整个协议。”只要双方冲突持续,不信任感犹在,协议能走多远就仍是未知数。
本报记者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