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宁华)昨天是“前滩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成立一周年的日子,由于着力打造“类海外”营商环境,一年来,筑巢引凤的集群引领效应初显,许多国际经济组织正加速汇聚前滩。
昨天的大会现场上,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美国)上海代表处、消费品论坛(法国)上海代表处、克林顿健康发展组织(美国)上海代表处、材料性能与防护协会等四家国际组织与世博管理局签订意向入驻协议。
诸多国际组织纷至沓来,既得益于多重政策优势的互相叠加,也离不开区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全球资源配置的构建与布局。大会上,国际组织代表纷纷表示:“世博前滩的‘类海外’营商软环境是重要的吸引力。”所谓“类海外”,是政府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率先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现代经济体系的体现。浦东新区商务委还透露一项首创之举,自贸区管委会正式纳入《上海市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领域和项目目录业务主管单位名录》中“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业务主管单位,解决了部分国际经济组织因没有明确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注册设立的问题。“这意味着自贸区管委会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将拥有更高一级直接管理权,为更多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更好环境、创造更优的便利条件。”
据悉,前滩国际组织集聚区成立一年来,前期进入世博地区的12家国际经济组织已经聚集,为浦东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增强城市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像已落户世博的新开发银行、德国物流联盟、国际展览业协会,分别为金融、物流和展览业领域的重要枢纽机构,将助力上海成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地。目前全球五大知名仲裁机构已有国际商会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及大韩商事仲裁院3家落户前滩,助力面向全球的亚太国际仲裁中心建设。
为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组织在世博地区集聚、发展,继去年世博管理局推出八条支持举措后,昨天的大会上,世博管理局推出《世博地区支持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发展扶持办法》以及实施细则。这份简称“新八条”的扶持政策“干货满满”,包括办公用房租金补贴、总部经济奖励、注册登记服务等。一系列“硬核”扶持政策进一步广纳更多国际经济组织和人才,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