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宽敞整洁、河道清澈见底、绿雕美观大方、花卉缤纷多彩、夜景灯光绚丽璀璨,还有憨态可掬的“进宝”迎接八方来客……这里是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五年来,“大虹桥”在做好进博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更是多举措承接和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力争当好“办好进博会的主力军、进博会成果的集中展示地”。
“大虹桥会客厅”整装待发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所在地“大虹桥”是宾客的“第一眼上海”。为打造城市优美“会客厅”,“大虹桥”通过新种、更换、补栽、加强养护等措施,增加了绿雕和草花的层次,丰富了色彩、提升了品质。延续往年“水质清澈见底”的标准,北横泾完成了卧倒式钢闸门改造工程,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以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景观。
此外,“二桥一廊”即苏虹路桥、锡虹路桥、二层步行连廊的建设,形成“国展中心—商务区—虹桥交通枢纽”步行交通体系;“国展—枢纽”西西延伸项目的完成,使“国展—枢纽”地下通道在2020年完成投用;牵头推进国展东侧13万方场地硬化,提供车辆泊位1700余个及屯兵点、应急通信、出租车候车场等配套功能。结合“迎进博”和“新基建”,商务区还在151平方公里内新建2100余座宏基站,打造5G示范区。
今年,在优化公交线路方面,商务区推进71路中运量公交西延伸,预计第五届进博会前完成丰虹路停车场土建施工和沿线道路2/3工程量;同时积极推进商务区骨干公交环线在11月前开通运行。
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在“精”和“优”上下功夫,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巩固了长效常态机制。作为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商务区也在成为进博会溢出效应的空间承载区和功能集聚地。
强化“6+365”主平台建设,商务区组织推进全市多家“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集中入驻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等平台上,为参展商“参展一周、服务一年”,促进“展品”变“商品”。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虹桥品汇将以“打造集聚最多进博展品和展商的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打造10个百亿级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形成1个千亿级国际贸易总部集聚区”为目标,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做优做强进口商品集散地,建设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
与国家会展中心“一路之隔”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吸引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企业和组织入驻,引进进口商品9万余款。目前,绿地贸易港正全力推进第五届进博会的招展工作,预计组织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个优质品牌参与展会,涵盖冻品、乳品、酒饮、轻奢、家居、珠宝等十余个品类。
本报记者 张钰芸